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经验 > 被妖魔化胰岛素

被妖魔化胰岛素

作者:马凤海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糖尿病足科副主 来源:糖友网 时间:2016-03-26 09:08:44

冬季的一天下午,我站在办公室的阳台上,望着外面。院子里的大树叶子已经落光了,电线在寒风中抖动着,隐约还能听到呼啸声,路面积水的地方已经结冰了。然而,目光转向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春意盎然。阳台桌子上的鱼缸内,漂亮的热带鱼正在欢快地游动,旁边的仙人掌好像又发出了新枝条,开出了几朵黄色的小花。

我瞟了一下墙上的挂钟,250,时间快到了。我抬头向窗外望去,正好刚好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正向医院正门匆匆走来。他们来了,我心中暗道,赶忙移步下楼。

今天是例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日,3点钟一到,事先预约的8位患者都准时到齐了,在健康教育室内围着桌子坐了一圈。按照课程安排,今天的题目是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我们采取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发言,相互讨论,由我主持。

会议一开始,患者赵叔就说到,要我说啊,这胰岛素能不打还是不要打,你们说呢?一听这话,其他几位患者都会意地笑了,纷纷点头。为什么呢?我顺着大伙的话头问到。赵叔笑着说,那还用说,打针多麻烦啊。我既不是医生,又不是护士,一想到要给自己扎针,心里就打怵。另外,还怕自己打错了,出现问题怎么办?还是吃药来的简单。

听到这里,我解释到,是啊,和吃药比起来,打针当然要麻烦一些。不过,如果病情需要,该打还是要打的。那究竟什么情况下该打胰岛素呢?刚说到这里,旁边的钱阿姨插话问到。问得好,我称赞到,接着往下说。

在座的各位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血糖还是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就应该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了。另外,新发病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有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药物。还有,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体重下降时,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当然,如果有的人患胃肠道疾病,不适合口服药物治疗的,那也应该选择胰岛素治疗。

我刚说完,赵叔又说到,可是我还是怕打针,怎么办?我安慰到,你可能是从来没打过胰岛素的缘故,其实,也没那么麻烦的。不信,你问这位孙大哥吧,据我所知,他打胰岛素快2年了,肯定有些体会。我指着赵叔对面的孙大哥说。看到我提到他,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孙大哥张口说到,对,开始我也担心过,不过很快就放心了。现在科技发达,注射胰岛素用的是笔式注射器,不像以前那种注射针管,操作简单,一学就会,也很安全,不用担心。针头也很细,一点儿也不疼。不过,就是有一点不好。有时候出去在饭店吃饭,饭前注射胰岛素,不小心让人看见了,还以为我是“瘾君子”注射毒品呢。

正说到这儿,邻座的李阿姨接着说,对啊,我听人讲,打胰岛素和吸毒一样,会成瘾,以后要停都停不下来,是这样吗?不对,不对,我连忙摆摆手说。虽然都是打针,看着相似,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注射胰岛素是为了治病,而注射毒品是犯罪。毒品一旦上瘾,会形成依赖,很难停下来,但胰岛素不会。胰岛素是人体内本来就有的一种激素,只不过患糖尿病后分泌的比正常人少了,所以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补充,是不会成瘾的。

你说胰岛素是激素?坐在我左手边的周大爷急忙问到。对啊,有什么问题吗?我不解地问。那这胰岛素还是不能打,周大爷肯定地说。哦,你倒说说是什么道理。我往后靠了靠,让他往下说。我有一个远房的亲戚,是个女孩子,因为从小哮喘,到医院治疗,听说就是因为用了激素,现在虽然哮喘好了,可是胖的不得了,副作用太厉害了。周大爷一口气说完。听明白以后,我暗自松了口气,起身解释到,这个孩子用的激素,学名叫糖皮质激素,属于激素的一种,它不能代表所有的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特效药物,确实有一些副作用,包括肥胖等。胰岛素也是一种激素,但和糖皮质激素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方面完全不同,并不会引起肥胖,不能一概而论。

我说完后,笑着对大家说,看来你们都不怎么喜欢胰岛素啊。说说看,还有什么疑虑?这时坐在右手边的吴大姐,悄悄地对我说了她心中的一个疑问。原来,20多年前,她的一个亲戚长了糖尿病,当时就是打胰岛素,刚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胰岛素剂量越来越大,不然血糖就降不下来。所以,现在她担心胰岛素也会慢慢失效。我向她解释到,具体你这个亲戚是什么原因我不清楚。但是,如果时间是20年前,推测当时用的可能是动物胰岛素。因为成分和人胰岛素有些差别,有抗原性,会在体内产生抗体,后面的胰岛素作为抗原会和抗体结合,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就会打折扣。现在动物胰岛素几乎都淘汰了,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都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和人体内原本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不会产生抗体,也就不会失效了。听到我这么说,吴大姐不住点头,心中的石头也就落地了。

这时,坐在角落里一直没发言的郑大哥抬起头来,朝我这边望来。我连忙冲他点头示意,说,郑大哥,你有什么话要说?郑大哥迟疑了一下,说到,平时大家都讲“用进废退”,我觉得有些道理。你看我的胳膊,两个不一样粗。说着,郑大哥露出袖子,大家一看,果然右胳膊要粗壮一些。原来,他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行业,平时经常用到电钻,电钻很重,需要用力才能握住,用的时间长了,右胳膊自然就壮实了许多,左胳膊不怎么用,相对就细了一些。如果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那么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岂不是就用不上了?长期下去,自身的胰岛素不能退化吗?对啊,几个人纷纷点头称是。

这个说法很有群众基础,看来需要好好解释一下了。于是我站起来,用肯定的语气说到,不会的。用进废退是一种假说,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指的是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这个假说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后来就被达尔文推翻了。具体到胰岛素的应用,肯定是不对的。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释放是受到血糖水平的调控的。血糖高了,胰岛素就会分泌多一些,而血糖低了,胰岛素就不分泌了。应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水平会下降,自身的胰岛素分泌确实会减少,但这种减少是有利的,能使胰岛细胞处于“休养生息”状态,有利于胰岛功能的长期保存。相反,如果不治疗,血糖处于高水平,就会一直刺激自身胰岛素分泌。长此以往,胰岛功能就会很快衰竭,而不会越来越好。

说完以后,大家都没出声,好像在仔细琢磨我说的话。忽然,一直没有发言的王叔说话了。我们现在得的是2型糖尿病,以前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既然是非胰岛素依赖,为什么还要用胰岛素呢?

听到这里,我解释到,糖尿病的分型应该从发病的原因和机理方面考虑,而不应该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来区分。正是因为经常给临床糖尿病的诊断和理解带来混乱,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的分型中取消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两个术语,继续保留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提法,但建议改写为1型和2型糖尿病。因为原来不科学的分型方法,许多人认为自己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坚持不用胰岛素治疗,最终酿成不良结局,甚至有的医生也有类似的错误理解。说起来,这算是人们认识糖尿病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你可不要这样,该用胰岛素的话,还是要用,不能重蹈覆辙。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5点钟,一堂健康教育课就这么结束了。我送到大门口,与他们挥手告别。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回想着今天课堂上关于胰岛素的各种争论,不禁陷入了沉思。

胰岛素本来是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却总是得不到患者的认同,一直被各种传言妖魔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着,想着,我心中忽然金光一闪,把他们每个人的发言串联起来,答案不就出来了吗?我重新又仔细考虑了一番,似乎就是这样。

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的排斥是出自本能的一种反应,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最初可能是怕打针、怕疼,然后担心自己不会打针,怕打错针会有严重后果。接着又听说了一些与胰岛素在使用方式、名称相似的负面事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恐惧心理。动物胰岛素在使用中的一些不足,也会使人们产生疑虑。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理论”,造成了对胰岛素的排斥心理。同时,因为历史上的原因,糖尿病不准确的分型和命名,放大了人们对胰岛素的排斥心理。当然,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保健品行业为了一己之私,对胰岛素故意歪曲宣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望着外面,又起风了,树枝摇动的更厉害了,风吹过电线发出的呼啸声更响了。好像被天气感染了似的,我的心情也变得暗淡起来,看来对胰岛素的普及教育还任重而道远啊。不过,当我回到办公室,再次看到阳台上的仙人掌开的黄色小花,心中重新又燃起了希望。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糖友网”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51099090转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