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前期基础知识 > 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

作者:吉梅 来源:糖友网 时间:2016-04-14 11:08:07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的糖代谢, 甚至出现糖耐量损害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

  我国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据统计,国外有35%~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耐量损害或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感染的肝炎病毒类型有关。有报道称,丙型肝炎致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7.6%。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是非丙型肝炎感染者的3倍。相比其他肝病,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并发糖尿病。与之相比,乙型肝炎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要小得多,统计为9%~16%。此外,还有资料显示,约有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2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在确诊5年内并发显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

  肝脏在人体能量平衡和糖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平常胃肠道吸收的葡萄糖30%~60%经肝脏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中,以备需要时保持血糖平稳及能量供应。胃肠道吸收的糖经肝脏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氨基酸、脂肪酸。另外,肝脏还是胰岛素作用的一个重要靶器官,如果肝脏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血糖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发展也可以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肝性糖尿病以隐性糖尿病多见,临床易被漏诊。应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理论上各型肝炎都可能并发糖尿病,特别是慢性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导致的肝硬化存在糖代谢异常的最多见,约有20%~40%。而且肝硬化患者发生糖尿病多半说明肝功能恶化了。一般胆汁淤积性的肝硬化则不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由于肝病的影响,肝源性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常常不突出。因而不能等到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才引起重视,必须对高危对象尽早进行血糖检测。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要把血糖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而对肝硬化患者则应在每次肝功能复查时进行血糖检测。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升高,即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发生并发症。

  肝源性糖尿病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 肝病在前, 血糖异常在后,有时血糖随着肝功能好转而改善。

  2.临床表现有的隐性,有的显性,症状轻重不等,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往往被慢性肝病症状所掩盖。

  3.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特征。

  4.临床上极少出现相关的神经及血管症状, 酮症酸中毒也罕见。

  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后,血糖得以改善。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

  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发现糖尿病时,通常多有>5年的肝病史,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 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而超重和腹型肥胖者少见。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仅有10%的患者同时存在空腹血糖升高,通常空腹血糖水平很少超过11.1mmol/L。高血糖相关症状不明显,大血管病变、眼病、肾病等并发症相对少见。因并存肝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时更易发生低血糖。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①在糖尿病发生之前有明确的肝病史,有时与肝病同时发生;②无糖尿病既往史和家族史,糖尿病症状轻或无;③有明确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证据;④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但部分患者空腹血糖可轻度升高或正常;⑤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偏高,餐后胰岛素反应不良或反应延迟,血清C-肽释放试验一般正常或下降,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明显减少;⑥血糖和糖耐量的好转或恶化与肝功能的改变相关;⑦排除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及原发性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肝源性糖尿病属2型糖尿病但又与之有所不同。肝源性糖尿病属于继发性糖尿病,与原发性糖尿病的不同主要在于,在治疗上降糖药物的应用并不是最主要的, 而对肝病的控制和肝功能的改善应放在重要位置。随着肝病病情的好转,血糖可随之降低或恢复正常,糖尿病病情也趋于好转。

  由于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和手段时要兼顾慢性肝病的特点。首先要治疗原发病,在改善肝脏功能的同时积极控制糖尿病的高血糖。对于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要积极抗病毒和保肝治疗,改善肝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由于慢性肝病患者肝糖原储备较正常人为低,因此,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在将血糖控制正常时,尤其要防止出现低血糖。

  那么如何选择降血糖方案呢?

  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高纤维素膳食为主,肝源性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与之相似,但要注意兼顾肝病及糖尿病两方面,如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选用适宜的高纤维膳食,有肝性脑病的则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此外,对普通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极其重要,但对于大多慢性肝病患者却并不一定适合,因为活动性肝病患者需要足够的营养。因此对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饮食控制的策略上要考虑肝病的程度,做到二者兼顾。运动是控制血糖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非常重要,但对于慢性肝病的患者,要做到适当的休息,因此对于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活动时要做到适度。

  药物治疗:临床上慢性肝病患者就诊时一般肝功能已经损害明显,加上糖尿病用药需长期, 药物选择上根据肝功能情况,要选择对肝脏影响小或不损害肝脏功能的药物。

  胰岛素不会造成肝脏损害, 不但有效降低血糖,还可有利于肝细胞修复、肝功能恢复。待肝炎治愈后,再根据胰岛功能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

  肝源性糖尿病的胰岛素使用方法与原发性糖尿病不同。

  首先,肝功能受损时,胰岛素降解的速度慢, 为避免低血糖,胰岛素的用量应少于单纯糖尿病病人。

  其次,以短效胰岛素为主, 慎用中效胰岛素:根据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按主餐的时间注射胰岛素。因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吸收缓慢,两主餐之间的作用还很强,故白天中效胰岛素用量要少,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量要慎重,不要过大,避免夜间低血糖。不建议使用长效胰岛素,因如果出现低血糖,时间长,处理困难。

  积极治疗肝病是防治肝源性糖尿病的关键, 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是良好的。有极少部分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无效,是否可以进行胰腺移植、胰岛细胞移植或是肝移植,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判断及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决定。

  肝源性糖尿病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会加重肝脏功能损害,但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原因是继发的肝硬化并发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糖友网”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51099090转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