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前期基础知识 > 如何认识糖尿病呢

如何认识糖尿病呢

作者:佚名 来源:健康一线 时间:2016-11-05 00:13:58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中葡萄糖升高及尿糖阳性。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糖尿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原发性糖尿病是指发病原因尚未确切明了的糖尿病,也称特发性糖尿病或原因不明性糖尿病,占糖尿病的绝大部分。它是由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代谢异常及微血管病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糖尿病按是否依赖胰岛素分为两型,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者称胰岛素依赖型(简称iddm或ⅰ型),此型患者大多为幼年或幼年起病者,也可见于成年与成年起病者,大多属重型或脆性型,如停用胰岛素时即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不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者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简称niddm或ⅱ型),此型患者大多数为成年人或成年起病者,但也可见于青少年,患者大多肥胖,血浆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且偏高,胰岛素受体不敏感。

  继发性糖尿病是由其它疾病引发的糖尿病,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它占糖尿病的少数。从病因考虑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1、胰源性糖尿病由胰腺疾病引起,如胰腺结石、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后胰岛组织被广泛切除等均可导致胰源性糖尿病。

  2、内分泌性糖尿病有些内分泌疾病可引对抗胰岛素的各种激素增多,使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导致继发性糖尿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3、血液真性红细胞增多性糖尿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成分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影响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循环,不能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致使精耐量减低,出现糖尿病症状。

  4、医源性糖尿病因长期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所致。另外,女性避孕药、女性激素及噻嗪类利尿药的长期眼用亦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继发性糖尿病除高血糖外均有其原发病的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疾病,病程较长,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其它类型的急性代谢紊乱。常见的合并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它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病因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在禁食情况下,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4mmol/l。即使在吃饭以后,最高也不会超过10mmol/l。因为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的“机器”。这套“机器”由激素、神经预肝组成。当人们禁食饥饿时,肝就会将贮存在其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循环中,供给细胞组织的需要;吃饭后,血糖升高,肝又能把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而贮存在肝中以备需要。调节血糖的激素在控制血糖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蜜、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胰岛素则使血糖降低。它们之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调节。当血糖升高时,就会刺激胰岛素释放;而当血糖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这一类激素释放,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由于它们之间的微妙作用,使得血糖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

  神经在调节血糖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当血糖降低时就会有饥饿的感觉而要找东西吃,这就是神经系统作用。调节血糖有两套神经,其一为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就会使血糖升高,例如人们在发脾气和情绪激动时,血糖会升高;其二是迷走神经(又叫副交感神经),它兴奋则使血糖降低。正常时这两套神经作用保持于平衡状态。当激素和神经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使血糖升高或降低;同样当肝释放到血循环中的葡萄糖的量发生变化,也会使血糖水平发生变化。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疾病。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而引起血糖过高。

  人的胰腺的胰岛中含有许多种细胞,其中一种叫壁细胞,它能制造和释放胰岛素到血循环中去。正常人在胰岛素帮助下,血糖有下面几条去路:

  1.进人肝和肌肉,转化为贸糖原与肌糖原而贮存起来;

  2.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而贮存起来;

  3.进入各组织细胞转化为细胞组成成分;

  4.在各组织细胞中进行酵解和氧化以产主能量和热量,供人体活动、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上述的血糖去路都发生障碍而产生糖尿病。

  临床表现

  糖尿病症状:

  1.口渴,多饮,多尿和多食,吃得多但身体反而消瘦;

  2.皮肤易长疖或痈,特别在天冷时也长;

  3.妇女有外阴搔痒,老年人皮肤搔痒;

  4.妇女在怀孕过程中曾出现过糖尿,或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生出时特别大;

  5.中老年人在餐后3小时后出现心慌、微汗和饥饿感;

  6.手术或外伤后曾出现过糖尿。发现上述症状,就应到医院去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和治疗。

  治疗

  糖尿病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根治方法,只能控制。糖尿病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劳动力的保持,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和寿命。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1.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每个糖尿病人都必须采用饮食治疗,并坚持终生。饮食疗法包括制定每天所需总热卡量,食谱的配制和三餐饮食的分配。每天总热卡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来决定的。根据体型(消瘦、正常或肥胖)和劳动强度(轻、中等或重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应给的热卡值,再乘以体重即得每日总热卡量。

  2.口服降糖药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应加用口服降糖药。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般无效。口服降糖药目前用于临床上的有两类:即磺脲类。磺脲类有短、中、长效三种制剂,如:

  磺脲类短(d860)0.5--1g每日3次6--8

  中优降糖2.5g每日2次12

  长达美康40--80mg每日2--3次8--10

  氨磺丙脲0.25g每日早晨1次24--72

  双胍类降糖灵25--50mg每日3次8--10

  肥胖患者应首选降糖灵。对一种药物无效可改用另一种或两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3.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但要用注射方法给药。适用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1型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包括并发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厕赤糖尿病昏悲,妊娠等)。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也不同,因此第一次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均须住院治疗,在医生的监护下找到所需胰岛素剂量后再出院按医嘱继续治疗。

  4.糖尿病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的吸收,长期坚持运动锻炼,还可增强对活动的耐受性,使活动时能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活动时体内释放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减少),因此糖尿病人要有适当的活动。

  5.中医中药常用中药有生地、女贞子、构杞子、天冬、麦冬、天花粉、葛根、玉竹、山药、玉米须、知母、生石膏等,对控制症状常有效。中药成药有消渴丸、玉泉丸和降糖舒等。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展性糖尿痛昏迷,以及慢性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缺血性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预后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影响多种物质代谢和器官功能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及时,对劳动力、生育能力、寿命等并无明显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