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患者曾向记者反映:我们得了糖尿病,每天要限制饮食,要多运动,要一辈子吃药,还要定期检查,很多以前的生活习惯都被束缚了,尤其是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糖了,生活顿时变得寡淡无味,虽说有甜味剂可以用,可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用。
本文向大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甜味剂,讲解如何正确应用才能给生活增加“甜蜜”的味道。
人们对甜味的喜爱,与生俱来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品尝的就是母亲甘甜的乳汁,这种甜味意味着安全和营养。在甜、酸、苦、辣、咸五味中,“甜”是最幸福的生理需要。即便是得了糖尿病,人们也需要甜的口感。
若没有“甜”的味道,生活似乎少了点色彩,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用甜味剂来改善这种状况。甜味剂能增加食物甜度,对血糖水平影响相对较小,可以满足人们对甜味口感的需求。
关于甜味剂,你该知道的事
目前,日常生活中“糖友”经常接触的甜味剂主要包括:糖醇类甜味剂、阿斯巴甜和甜叶菊苷。这些甜味剂只要是在国家规定剂量内使用,就都是安全的,只是它们的甜度和热量有所不同。
糖醇类甜味剂常见种类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这类甜味剂的甜度低于蔗糖,含有一定热量;在有油的高温环境下不会发生变色反应(即美拉德反应),如果需要上糖色的饭菜,这类甜味剂并不适合给食物上色;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摄入后不会引起血液中葡萄糖与胰岛素水平大幅度的波动,可用在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生产上。
糖醇类甜味剂中最常见的就是木糖醇,它的甜度与蔗糖相比相差不多,有15%~20%在肠道被吸收,未被吸收的甜味剂会滞留在肠道。食用过多有升高血中甘油三酯的可能,易引起腹泻。据我国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木糖醇的临床试验(2年)结果,成人每天的食用量控制在50克以内为宜。木糖醇的耐热性和稳定性不错,可以用于食物烹调。
阿斯巴甜: 是人工合成甜味剂,1克阿斯巴甜产生4千卡热量,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同样甜度下,因用量少,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它不耐热,加热后甜度会大大减弱,因此阿斯巴甜适合用于冷饮和常温食品,或者在快出锅时放入,不能用于炒菜、做饭和热饮中。国家规定,阿斯巴甜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量最高上限是4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因此不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
甜叶菊苷: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每年五月中旬开始种植,六月中旬就可以进行采摘,采摘时间一直可以持续到十月中下旬。由于用甜叶菊提取的甜叶菊苷,其甜度大约是糖的3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250,所以它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甜度高、热量低,并且有降血压和促进糖代谢等效应。甜菊糖类不参与美拉德反应,如果需要上糖色的饭菜,这类甜味剂并不能给食物增色;甜菊糖类可以耐受高温,糖尿病患者可将其用于日常食物烹调。
总之,有热量的糖醇类甜味剂,过量吃会引起腹泻,建议“糖友”要限量吃;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甜度高、热量低,主要用在冷饮和常温食品中;甜叶菊苷属于天然甜味剂,甜度高、热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给食物上色,还得用蔗糖
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常见的有白糖、冰糖等,这类食物在肠道易于吸收,升高血糖速度快,“糖友”最好不吃。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红烧菜肴,还得需要蔗糖的帮忙,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限量。红烧菜肴时借助老抽上色是个不错的选择。
链接:常见糖的甜度数据
蔗糖是测量甜味剂比甜度的基准物质。规定5%或10%的蔗糖液20℃时甜度为1,其他甜味剂与它相比得出相对甜度。
有能量的甜味剂:蔗糖的相对甜度为1,果糖为1.2,葡萄糖为0.7,乳糖为0.4,焦糖为0.9。
低能量的甜味剂:山梨醇相对甜度为0.5,甘露醇0.6,乳糖醇0.5,麦芽糖醇0.8,木糖醇0.8。
不含能量的甜味剂(合成的):糖精(低毒)相对甜度为30,安赛蜜相对甜度为200,二肽蛋白糖相对甜度为2000~3000,三氯蔗糖相对甜度为600,甘素相对甜度为250。
不含能量的甜味剂(天然的):甘草甜味料相对甜度为50,甜味素相对甜度为400,甜叶菊苷相对甜度为100~300。
甜味剂衍生物——无糖食品
由于人们害怕摄入纯糖会引起血糖升高,而糖的过量摄入又会增加脂肪的合成,易发生肥胖和血脂异常。因此,开发商为了迎合喜欢甜食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血脂异常患者以及儿童龋齿的预防)的需要,应用甜味剂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点心、面包、饼干、月饼、饮料和糖果等食品,并冠名为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无糖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除了口感稍差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是一样的。
无糖食品只是没有加入蔗糖, 实际上这些“无糖”食品的“糖”含量不低,这些食品中含碳水化合物也在60%以上,在体内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吸收很快,使血糖升高。所以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肥胖者都不要被“无糖”的字眼所迷惑, 最后不但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 反而会越吃血糖越高。
无糖食品也含糖,多吃无益
李女士的家人为了让患糖尿病的母亲吃上中秋月饼,特地从远方托朋友带来了无糖月饼。李女士体谅女儿的孝心,不忍心不吃这高价月饼,于是每天早上吃一块无糖月饼,几天后感觉浑身乏力,直到血糖飙升至20.0mmol/L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无糖月饼惹的祸。
不过,无糖食品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糖尿病患者正确选择,适量食用是可以的。
首先,选择无糖食品要看食物配料表。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 在配料表中仅使用了“甜味剂”、“复合甜味剂”等不规范名称,而不注明甜味剂的具体化学名称。由于成本问题,大部分商家使用甜度高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如安赛蜜、糖精、阿斯巴甜等,与糖醇和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相比,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购买时,优先选择配料表中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食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的食品。
其次,应把无糖食品计入一日主食总量中。如果李女士每天需要200克主食,若吃了50克无糖饼干,则一天就剩150克主食量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型甜味剂不断涌现,“糖友”在选择时需要弄清以下两个问题:1.是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2.是否含有热量,热量多少?了解了这两个问题,就知道如何选择和应用甜味剂了。
指导专家: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 吕阳梅
文/本刊记者 朱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