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监测 > 这些办法可以帮你“摆平”起伏不定的血糖

这些办法可以帮你“摆平”起伏不定的血糖

作者:佚名 来源:糖尿病网 时间:2016-09-22 20:07:11

  一天24小时之中,人们的血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三餐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会形成三个大的高峰;早晨4~8点由于肝糖的输出,而形成一个小的高峰;凌晨1~3点由于消化道空空如也,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这时的血糖值是最低的。

血糖

  血糖“暴躁不安”埋隐患

  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一般人同一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0~3.0毫摩尔/升之间,日间血糖波动幅度则更小。但是,糖尿病患者同日内和日间的波动幅度可达到正常人的2~3倍,胰岛功能越差,波动越明显,而且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值的“暴躁不安”不仅为血糖控制增加了难度,还会导致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例如,血糖波动幅度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也较多;长期血糖波动大,导致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都会增加。最近更有观点指出,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很多“加速大脑老化”的因素,血糖波动就是其中之一。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起效迅速的口服降糖药物来降低餐后血糖,有益于延缓认知能力减退。

  惩治“暴躁”血糖有章可循

  可见,控制糖尿病不但要把平均血糖降到正常,还要避免餐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该如何“摆平”经常“上蹿下跳”的血糖呢?这里告诉您一些可靠的方法。

  1掌控血糖走向,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是发现血糖波动的主要手段,血糖监测能反映出患者日内和日间的血糖波动,必要时需要做72小时的持续血糖监测。

  2寻找血糖波动诱因。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无非内在、外在两类:内在原因包括肝、肾、胃肠、垂体病变等;食物、药物的吸收发生变化;饮食、运动、情绪和睡眠等因素。外在原因包括食物的种类、纤维素的含量和烹调的方法,进食时间的改变,抗糖尿病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的种类、剂量、注射时间以及胰岛素使用与饮食运动配合的改变。

  3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糖尿病患者应力争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另外,餐后血糖应小于10.0mmol/L。

  4积极防范低血糖。一般来说,长效磺脲类药物较容易导致低血糖,而短效磺脲类药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等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餐前注射普通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容易导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超短效胰岛素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作用较平缓,持续时间长,与传统的中效胰岛素来比,能显著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糖友网”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51099090转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