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并发症 > 糖尿病眼病防治方法

糖尿病眼病防治方法

作者:吴强 来源: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时间:2017-03-30 18:54:36

  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占第一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约45~53%,其次就是眼部病变,占20~34%。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也十分严重。糖尿病眼病是怎么回事呢?糖尿病眼病如何防治?

  糖尿病在眼部引起的并发症较为广泛,常见的有角膜炎、虹睫炎、白内障、青光眼、 外肌麻痹、屈光异常、视神经病变、黄斑部病变、急性眼内感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均可致盲,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四种常见致盲眼病之一。全世界近1/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我国糖尿病致盲率较非糖尿病致盲率高25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预后与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血糖控制不良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越高。美国的一组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病程小于10年组为7%;10~14年组为26%;15年及以上组为63%;而30年组高达95%。我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病人中占35.6%~63.5%。

糖尿病眼病防治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壁最内的一层,是有感光的视细胞组成,其表面有毛细血管分布。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唯一能用检眼镜看到的血管,许多全身性血管病均可不同程度上侵犯视网膜血管。由于长期的高血糖,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粘稠,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造成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出现眼底镜下可见的视网膜微血管瘤、黄斑水肿、硬性及软性渗出、点状及片状出血、静脉串珠样改变、视盘及视网膜上新生血管等视网膜病变。最终因各种黄斑病变、反复大量玻璃体出血、广泛纤维增殖和视网膜脱离以及难以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患者没有明显感觉。随着病程的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闪光感、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视野缺损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眼底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水肿等原因引起。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难度很大。严格控制血糖能有效避免微血管病变,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首要措施。对于合并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降低血脂。对于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用抗凝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当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激光治疗,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世界公认。通过激光光凝可以减轻视网膜水肿,改善视网膜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的晚期病变,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预后很差。

  膜病变的及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已成为糖尿病系统联合诊治的一部分。对每个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糖尿病诊断确立时即行眼部检查,而且还应长期随访。眼科医生除了常规的检眼镜检查眼底外,还可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能够检查出眼底镜下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还可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功能。根据眼底病变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稳定的,眼部检查没有明显病变的,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每3个月检查一次;已有视网有过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眼部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2~3个月)或遵医嘱复查。

  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眼部并发症的防治也是长期的任务。定期检查是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认识到,定期适当的眼科检查和随访的必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预防性及早期治疗的优越性。不可等到视力下降或者视觉模糊时才就诊,也许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视力永久丧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糖友网”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51099090转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