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并发症 > 糖尿病并发症离我们有多远

糖尿病并发症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7-06-18 16:38:11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那些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随着胰岛素的广泛使用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大大提高,而慢性并发症的威胁则逐渐增大。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两大部分。血管并发症又可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两类。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则主要是指糖尿病眼底病变和肾脏病变:而神经并发症则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等的病变。

  一旦罹患了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便始终徘徊在患者的左右。但经过良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也可远离并发症。200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选择了1991-2000年的10年时间在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结果发现,1/2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3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整个受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有73.2%的人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并发症。与此同时,大量国内外资料亦表明,只要良好地控制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及其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就会大大减轻。因此,我们应及早发现糖尿病及并发症,并进行有效治疗,以逆转或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

  5年是微血管并发症高峰期

  由于每个患者的遗传素质和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一样,因此,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大血管病变可发生在糖尿病发病之前,当然,也可能发生于糖尿病诊断之后。而微血管并发症则多发生于糖尿病之后,糖尿病发病5年后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高峰期。

  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包括:家族史、疾病类型、发病年龄与病程、体质指数、血压血糖高低、血脂是否异常、吸烟史和性别等。其中,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吸烟属于可控因素。只要能将上述因素控制在满意水平,就可使并发症的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

  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初期搞清自己所患疾病的类型。是十分必要的。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维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则不一定如此。这是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的主要差别。而从治疗原则的角度来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了便于记忆,我把这些治疗原则比作是“驾好五套车,做好五件事”。也就是说,通过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监测等综合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控制在满意范围,以有效地延缓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大血管的并发症较为普遍和严重,威胁也更大。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小心微血管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但两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检查项目是血糖监测。有些患者监测血糖只是每天查一次空腹血糖,其实,这样不能反映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全貌,而查血糖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血糖谱有很多种查法,包括4次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7次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小时以及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这对于了解一天的血糖动态变化很有帮助。每个月查2~4次。当然,还可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近2个月血糖总的控制程度。

  除了检查血糖,还要定期查尿常规,因为尿中蛋白可反映出肾脏功能;酮体可反映出胰岛素缺乏的严重性;红白细胞可反映出泌尿道有无炎症存在。如有条件,可以每年定期查1~2次尿微量蛋白。

  体重和血压也是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初诊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测体重和血压,如果体重及血压正常,以后每3个月还要测一次。

  除此以外,每6~12个月,要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1次。每年还要查心电图和头颅CT或磁共振1次。以了解心脏及脑血管的情况。

  关注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的结果。当然,发生了糖尿病足也不是一步到位就同时有了血管、神经病变和感染,它的发展有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通过控制、治疗,可以防微杜渐。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麻木、疼痛及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跛行是患者有时走路时突然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或干脆就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疼痛,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可使患者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俗称“烂脚”,破溃创口久久不愈。

  糖尿病足的治疗也应以预防为主。得了以后要早治,不要因忽视而贻误病情,最后不得不截肢。防治手段包括:①严格控制好血糖,也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黏稠度的控制;②注意足部卫生,避免穿过紧、不合脚的鞋,注意清除鞋子内异物,以免磨破皮肤。修剪趾甲时不要太短过秃。对鸡眼和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或感染都应给予积极处理;③改善下肢循环,注意足部保暖;④要戒烟,吸烟能使血管进一步收缩,是造成下肢坏死的重要原因;⑤经常自我检查自己的脚,试试脚上的皮肤感觉是不是灵敏,看看色泽是不是正常,脚上有无小的伤口;⑥一旦糖尿病足诊断成立,就须立即积极就医。

  30岁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警惕“病找人”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3%左右,而且,其中的2/3是有了糖尿病的明显症状时才被发现的,也就是说是“病找人”,而不是主动检查。应及早发现糖尿病,做到“人找病”。否则,往往会贻误病情,甚至弄得一身并发症。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时就积极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

  年龄在3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且肥胖,曾有生产8斤以上婴儿史,有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者的高危人群,如果有以下任何不适情况,如体力、体重近期明显下降,餐前饥饿难忍,视力模糊并下降,皮肤瘙痒且创口不容易愈合等,一定要及时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糖耐量等检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