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并发症 > 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 来源:中华糖协网 时间:2017-08-19 20:53:20

  约有90%以上的周围动脉病变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对普通人群来说,50岁以上者有近20%可发生周围动脉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则更高。国外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病史超过15年者,70%以上合并有外周动脉疾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引发的外周动脉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发病更早:糖尿病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早8~10年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即发病年龄更年轻。

  二是病情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出现外周动脉病变的发病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都比普通人群要高。

  从临床症状来看,早期可出现肢体发冷、麻木,行走时下肢轻度无力,有些病人夜间会感觉腿脚有类似受风的不适感觉。病情继续进展,病人会出现行走时小腿肌肉酸痛或痉挛性疼痛,也就是所谓的腿抽筋,原地休息3~5分钟后即可恢复,再走一段路仍会重复出现上述症状,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一旦病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了。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可出现静息痛,尤其是夜间,疼痛可加剧,有些病人只能彻夜抱膝而坐,腿要垂到床边才会稍感舒服,整晚无法入睡。进展到此阶段,病情已十分危重,病人的脚非常容易受伤,一点点轻微的外伤即可导致溃疡、最终发展为足趾或足甚至肢体的坏疽。

  导致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高龄、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进行外周血管疾病的筛查。

  从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角度来说,要想预防下肢血管病变,必须积极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同时要戒烟、减肥,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运动。这里特别要提倡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使局部缺血的肌肉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还可促进侧枝血管形成。运动的形式主要以步行为主,这种运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不要盲目地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另外,一旦发现血管疾病,应尽早咨询医生,寻求下一步治疗的策略。

  糖尿病患者也可自行做一些简单的自查。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触摸浅表动脉的搏动,如下肢的股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上肢的桡动脉等,如果这些动脉的搏动减弱,则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经常出现肢体发冷,或已存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的表现,就要尽早到医院作检查。

  前些年,由于健康方面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往往缺乏防病、治病的认识,因此很少有病人能主动到医院作相应的外周血管病变早期筛查。由于错过了治疗时机,导致许多糖尿病足患者到医院治疗时,肢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溃疡、坏疽,有些病人甚至到了医院就不得不被截肢。但近几年上述情况有所改观,有些病人在出现间歇性跛行时,就能主动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这也表明,目前有些病友已经开始逐渐地意识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