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并发症 > 改善睡眠是血糖控制的一个新靶点

改善睡眠是血糖控制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 来源:中华糖协网 时间:1506352075

  睡眠障碍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睡眠障碍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最重要病因。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睡眠障碍可以导致体重增加、诱发和加剧胰岛素抵抗状态,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其机制如下:①睡眠障碍导致有效睡眠时间缩短,出现“睡眠剥夺”状态和睡眠时相的异常。有效睡眠时间缩短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导致“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诱发胰岛素抵抗。②睡眠障碍影响正常的激素昼夜分泌节律,夜间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皮质醇等浓度升高,导致晨起时胰岛素抵抗加剧。生长激素分泌时相的紊乱也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③睡眠时间减少及睡眠剥夺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处于慢性炎性状态或低度炎性状态,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的作用。④睡眠障碍导致体内调节食欲的激素分泌发生改变使摄食增加。同时,由于睡眠不足导致日间嗜睡和疲倦,日间自主活动量下降,而日间能量消耗并未随之增加,因而肥胖发生几率明显上升,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改善睡眠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的发生频率高

  2型糖尿病与睡眠障碍具有双向作用,且都具有发生率高、对生命质量影响严重的特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最常见的慢性睡眠障碍疾病。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和OSAHS 在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等诸多方面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然而在临床上,患者甚至医务人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OSAHS患病率在23%~75%之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进行的研究显示,我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OSAHS的患病率近70%,另外,有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其它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失眠和早醒等。由于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多种代谢异常、血糖波动加剧、血压难以控制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病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亟待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或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发生紊乱。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包括几类: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类患者貌似睡眠很好,鼾声如雷,实则是未能真正的睡眠,属于“睡眠剥夺”状态。而OSAHS也是对糖尿病发生及并发症发生发展影响巨大的睡眠障碍,对患者血糖水平、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压控制等都有影响。我们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也显示,失眠、睡眠质量也对患者体质成分、血糖控制有不良影响。

  如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高发,然而并非不可避免或减轻。对于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应该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治疗。OSAHS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和对代谢影响巨大的睡眠障碍,首先应提高对于该病的认知,对疑似病例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以资确诊,应检测甲状腺功能,治疗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或加重的OSAHS,对上呼吸道解剖异常者进行矫形治疗;其次,维持正常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者进行体重控制。另外,避免摄入酒精、辛辣食物,戒烟,尽量不用或少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侧卧睡眠等。上述措施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OSAHS的风险,对于合适病例,进行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剥夺状态,减轻血糖波动,减少应激激素分泌,改善血糖血压控制。对于入眠困难者,应当在准备睡眠前6小时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酒精、浓茶、大量吸烟等,在准备入眠前不进行剧烈运动,不听摇滚类等刺激性音乐,入睡环境尽量避免声光刺激,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放松心境。如果确有必要,也可求助于药物帮助。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状态与睡眠状态相互影响,呈双向作用,改善睡眠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并发症的一个有效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