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治疗 > 服用降糖药需防贫血 吃药后最好别喝酒

服用降糖药需防贫血 吃药后最好别喝酒

作者: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时间:2017-08-16 19:05:33

  口服降血糖药物总体来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服用降糖药物的人数众多,而且多要求终身服药,因此,糖尿病患者对降血糖药物的每一种不良反应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少见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

降糖药防贫血药后最好别喝酒

  服用降糖药需防贫血

  少数患者可能会因为服用降糖药引起贫血,但是,患者不可能因为降血糖药物偶能引起贫血而拒绝服用,因此,对这种药源性贫血患者重在预防。患者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只要经常注意观察,很容易在贫血的早期察觉。如突然发现皮肤黏膜等处苍白,特别是指甲、手掌皮肤皱纹处以及口唇黏膜和眼睑等处较为明显,加之最近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症状,就应该想到有早期贫血的可能。因为神经系统及肌肉对早期贫血造成的缺氧最敏感。有些患者稍事活动或情绪激动即有气急、脉率变快,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月经失调、闭经和性欲减退等症状。早期发现及时就医,采取应对措施后一般预后良好。

  个别患者在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苯脲、格列苯脲(优降糖)时可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患者较易发现;轻症患者网织红细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发现。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极个别患者可产生骨髓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初次用药10天后查一次血常规,第一年内每3个月查一次,以后每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

  只吃降糖药不能治疗糖尿病

  一百年来,关于糖尿病,发明的药物越来越多,但糖尿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患者却是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传统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方法。血糖升高是什么?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一个表现,是糖尿病引起的一个表象,但并不是糖尿病的原因和本质。降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一个治标的方法。

  从另一方面说,强化血糖治疗是否能完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大量临床医疗实践,现在看来也不尽然。有些患者得糖尿病后,马上就用上了胰岛素泵进行强化降糖治疗,血糖一直很稳定,但现在也出现并发症了,而且这个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实践证明,只降血糖并不能完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发现,强化血糖治疗并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患病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强化血糖控制,不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反而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恰当地评价降血糖的作用,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上思路要广一些。

  降血糖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是唯一的。糖尿病是一组代谢综合征。在血糖升高的同时,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等都有可能改变。特别是高血压,从某种程度上讲,降血压比降血糖还要重要。因此,对糖尿病来说,降血糖是必须的,但不能是唯一的,多途径的综合治疗才能起到最佳的疗效。

  吃药后喝酒需谨慎

  药物如阿司匹林、吡罗昔康、感冒片等,服药后饮酒4小时至2个月,均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胃镜检查胃粘膜呈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等,其中最严重的2例患者不治身亡。

  研究表明,吃了药最好别喝酒,轻则出现醉酒或者降低药物作用,重则引起毒性反应或者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因为各种酒中都含有乙醇,同时,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会对抗凝血药物或利尿降压药物产生影响,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不仅如此,很多种药物还可以干扰乙醇的正常代谢,造成乙醇醛蓄积中毒,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之为'戒酒硫样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