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经验 > 糖尿病患者们的“自助医疗”靠谱吗

糖尿病患者们的“自助医疗”靠谱吗

作者:佚名 来源:糖尿病之敌 时间:2017-02-20 21:54:05

  糖尿病的治疗是漫长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关注决定了治疗是否能够成功。

  现在,许多糖尿病患者工作繁忙,去医院看病的时间有限;即使是老年人也希望少去医院。绝大部分都对治疗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产生想要简化治疗过程,甚至想要自己参与治疗的想法。因此,许多人会自己动手,调整治疗。

  首先,参与治疗的必要条件不是得病多长时间了,而是在积累一定的医学健康知识以后,即对糖尿病有了充分地了解。盲目增减药物是不安全的做法。有人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没有感觉就说明病好了,可以少吃药或者干脆停药。

  其实,人的身体的感觉常会“欺骗”自己,往往感觉不到轻微的变化。比如,血糖从7.0mmol/L增高到10.0mmol/L就不一定有口干等异常症状。

  其次,不能寄希望于停止药物治疗,尤其是停止胰岛素治疗。有些病人笃信“是药三分毒”的观点,十分恐惧降糖药物的肝、肾毒性,治疗有效后马上停止用药。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病人中确实有人依靠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这部分人只有糖耐量低减或糖调节受损者。明智的作法是更多地了解药品,避免不良反应;当血糖控制达标后,需要继续坚持治疗。

  有些病人对胰岛素非常痛恨,在医生的劝说和警告下不得不注射,血糖达标准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少胰岛素剂量。

  还有一些病人出于对新药的期待而随时改变治疗,追随新的治疗手段,根据药物的名字来猜测功能,自行替换和搭配,如把拜唐苹改为糖适平,把诺和灵胰岛素改为诺和龙。这些行为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病人不能摆脱医生,而是与医生的合作,配合医生治疗。在数字化时代,病人可以有更多的方法与医生沟通,如在网上讨论治疗方案,把自己的检查结果告诉医生;还可以用电话、短信的方式询问医生的意见等。患者的抗糖经验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只能作为参考。

  注射胰岛素者需要更精细地调整治疗。血糖低于4.0mmol/L,减少一个单位的短效或者预混胰岛素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是口服药物治疗,出现餐后低血糖时也可减去拜唐苹。但这些调整必须征得医生的同意,只能是“微调”。

  糖尿病治疗方案的调整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缜密的思考。药物的选择、药物之间的配合是一门学问,医生也是需要终生学习的。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病人成为医生,是增进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久病”不能使病人“成医”。

  许多慢性病病人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买药,这种“自助医疗”固然省时、省钱,但隐患很多,弊大于利,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购药不可随大流

  有位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T2DM患者,听他的一位病人介绍“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错。于是就去药店买来照服,结果是肾功能越来越差,转氨酶明显上升,还引起了乳酸性酸中毒,险些丢了性命。后经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才得以转危为安。

  每个糖尿病病人的分型、胖瘦、年龄、病程、并发症各不相同,用药也不能千篇一律。应当依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能听人家说用什么药好就吃什么药。

  迷信经验会误诊误治

  老李是个有10多年病史的T2DM患者。一天,在与老棋友聊天时得知,他的大孙子前些日子感冒刚好,最近又不舒服,老是口渴,特别能喝水,饭量很大,但浑身无力。正可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热心的老李断定小孩可能得了糖尿病,拿自家的血糖仪一查,血糖果然很高,证实了他的判断。老棋友对老李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李按照自己的经验,当起了临时医生,让孩子吃消渴丸。

  然而,孩子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因T1DM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入院,经过抢救及胰岛素治疗方转危为安。老李用治疗T2DM的方法来治疗T1DM,这种“自助医疗”的毛病来自经验主义,其危害往往是相当严重的。

  闷头吃药有危险

  老张,4年前查出糖尿病,当时医生给她开的药方是美吡达,每次一片,一天三次,最初复查血糖控制得很理想。她此后数年一直照方吃药,从不间断,没再复查。

  最近半年多来,自觉全身乏力,手脚麻木,视力减退。到医院一检查,血糖很高,而且神经、眼底都出了问题。原来,口服降糖药(尤其是磺脲类)存在继发性失效问题,表现为开始阶段有效,服用一段时间药效减退甚至无效。

  老张不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规律用药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定期复查,一药吃到底,这事实上也是一种可怕的“自助医疗”,最终导致了上述不良后果。

  擅自改量出问题

  有位老年糖尿病病人长期服用消渴丸,每次5粒,一日两次,最近自查尿糖仍有加号。于是自作主张,改为每次10粒,一日三次口服,他 “自助医疗”的结果是,当天夜里就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后经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由于低血糖持续时间过久,大脑严重受损,最终成了植物人。

  为安全起见,糖尿病病人在调整用药剂量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躁冒进,矫枉过正。要知道,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危险,而且药量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自己对这些情况不一定都掌握,如果用得不合适,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甚至是致命的。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始终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这是临床医疗工作的原则和本质所决定的。当然,糖尿病的治疗因为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有患者的密切配合。

  但是,这不等于病人自己就可以决定治疗方案和药物的剂量。“自助医疗”有百害而无一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