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经验 > 诊断糖尿病,专家教你怎么避免以下7大误区

诊断糖尿病,专家教你怎么避免以下7大误区

作者: 来源:1d1abetes 时间:2017-05-15 19:51:25

  依照教科书上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似乎并非难事;但事实上,在临床中糖尿病经常被误诊或漏诊。今天,王建华主任就来详细解析糖尿病诊断中的种种误区,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踩这些“坑”!

诊断糖尿病误区

  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迄今沿用的仍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

  ①如果患者具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典型症状,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11.1mmo1/L,或随机血糖≥11.1mmo1/L,便可确诊为糖尿病;

  ②如果患者没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则需另日再测一次血糖,如果两次血糖检测结果均达到上述标准,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2010年首次正式批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由于我国HbA1c检测尚未在基层普及,检测方法及质控标准也不统一,因此,目前仍未被我国采纳。

  按照上述标准,诊断糖尿病并非难事。但实际情况却是糖尿病经常在临床上被漏诊或误诊,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的错误认识有关:

  误区一:仅依靠“三多一少”症状诊断糖尿病

  部分患者甚至包括少数基层医生都错误地认为,凡是糖尿病病人都有“三多一少”症状;若病人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可以排除糖尿病。这样以来,许多症状不典型的糖尿病病人很容易被漏诊,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

  解析:通常情况下,只有当血糖明显升高(超过10mmol/L)时,病人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而根据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由此可知,对于空腹血糖在7.0~10mmol/L之间的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单纯依赖“三多一少”症状来诊断的话,十之八九会被漏诊。需要指出的是,“口渴、多饮、多尿”并非糖尿病的专利,某些其它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根据症状来诊断或排除糖尿病。

  综上所述,诊断糖尿病,症状不是必要条件,关键是看血糖是否达标,后者才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即便病人没有症状,只要有两次血糖检测结果达到诊断标准,同样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误区二:对糖尿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

  很多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现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种并发症作为突出表现:有的因视物模糊就诊于眼科,有的因频繁尿路感染或蛋白尿就诊于肾内科,有的因手脚麻木或中风就诊于神经科,有的因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绞痛就诊于心内科,有的因性功能障碍就诊于男科,还有的因恶心、呕吐、腹痛就诊于消化科……如果接诊医生对糖尿病症状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忽视检测血糖的重要性,很容易造成糖尿病的漏诊。

  解析: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是其一大特点。除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外,还有许多不典型症状。当今医院专科越分越细,这就要求专科医生具备一定的全科知识,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常规检测血糖,积极查找隐藏在症状背后的原发病,这样才不至于漏诊。

  误区三:对餐后血糖检测重视不够

  一提到血糖检测,人们往往习惯于抽空腹血化验: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想当然地认为没有糖尿病,其实不然。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只查空腹血糖会导致至少60%的糖尿病病人被漏诊。

  解析:在2型糖尿病早期,尽管患者胰岛β细胞受损,但部分细胞仍保留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因此,患者往往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而当餐后血糖升高并超过11.1mmo1/L时,同样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因此,诊断糖尿病不能光查空腹血糖,还应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筛查。对于空腹血糖大于5.6mmo1/L且肥胖的人群应常规做“葡萄糖耐量试验”,避免漏诊的发生。

  误区四:用尿糖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在许多人看来,糖尿病患者尿中必定含糖,否则就不算糖尿病。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解析: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的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入血,故尿糖检测呈阴性。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余的部分随尿排出,于是尿糖检测呈阳性。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糖与尿糖具有一致性,即血糖越高,尿糖越高。医学上,将能够出现尿糖的最低血糖值称为“肾糖阈”。正常成人的肾糖阈大约在10mmol/L左右,老年人的肾糖阈甚至比这还要高。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至少在10mmol/L以上,尿糖才会呈阳性。我们知道,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确诊糖尿病,对于那些空腹血糖在7.0~10mmol/L的早期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仅靠尿糖阳性结果诊断,这部分病人肯定会被漏诊。再者,尿糖阳性也未必一定就是糖尿病,例如,某些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障碍,尽管病人血糖正常,尿糖却呈阳性,我们称之为“肾性糖尿”;还有,妇女在妊娠期间,肾糖阈往往降低,也可出现血糖正常而尿糖阳性的情况。

  因此,不能单靠尿糖阳性与否诊断或排除糖尿病,而应以空腹、餐后两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结果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误区五:未排除应激因素

  诊断糖尿病关键看血糖,此外,还要排除可致血糖一过性升高的应激因素。

  解析:许多应激因素,如高烧、严重感染、创伤、手术等等,均可引起血糖升高,但这种血糖升高往往是一过性的,随着应激因素的解除,患者的血糖可随之恢复正常。在诊断糖尿病时,应将应激因素导致的一过性血糖升高排除在外。

  误区六:用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如今,很多社区诊所及个人都拥有血糖仪,因它便捷、快速的优点而受到大众的青睐。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院外血糖监测使用,而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因为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与医院大生化仪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

  解析:按照WHO规定,诊断糖尿病需根据静脉血浆(注:血液分离去除掉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后剩余的部分即为血浆)血糖的测定结果,而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它比静脉血浆血糖低10%~15%。因此,如果以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轻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血糖仪只能作为糖尿病病情监测之用,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诊断糖尿病必须到医院抽取静脉血经大生化仪检测。

  误区七:对糖尿病发病日渐年轻化的现况认识不足

  在不少人眼中,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关系不大,因此对出现在儿童及年轻人身上的蛛丝马迹往往视而不见,结果导致糖尿病漏诊。

  解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许多肥胖儿童,小小年纪就患上了2型糖尿病。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黑棘皮病的肥胖儿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食量大增、体重锐减、口渴多尿、疲乏无力、皮肤爱长疖肿或伤口不易愈合等情况,应及时检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血糖水平确诊糖尿病只是“定性诊断”,之后还要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诊断”。糖尿病大致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旧称“继发性糖尿病”)。像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慢性肝病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甲亢等)所致的糖尿病都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