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经验 > 血糖居高不下的因素

血糖居高不下的因素

作者: 来源:中华糖协网 时间:2017-08-31 23:40:00

  众所周知,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最重要的依据。自从被诊断为糖尿病的那一天起,精尿病就和血糖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均会影响到对血糖的控制。一般说来,血糖居高不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血糖

  1、饮食控制不当

  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不论是l型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有没有服用降糖药物,均需要控制饮食。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控制饮食,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反之,若不严格控制饮食,就是使用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当然,控制饮食并不是饥饿疗法或严重偏食,而是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非“主食”)与质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2、运动量不足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增添生活乐趣。反之,运动不足对控制血糖不利。

  3、选择药物不当

  糖尿病患者用药应个体化,需根据分型、体型、胰岛分泌功能、年龄、肝肾功能、有无并发症以及血糖谱的特点,选择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例如肥胖者宜选择双胍类降糖药,偏瘦者宜选择磺脲类或苯甲酸类,餐后血糖高宜选用拜糖平,肝肾功能不好者最好不用降糖灵。若选药不合理,则不能达到降糖的目的。

  4、药量不足或过量

  用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比较容易理解。但用药量过大,结果使血糖升高,则难于理解。这是因为降糖药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太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及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所以空腹高血糖患者应警惕“低血糖后高血糖”,减少夜间降糖药量。

  5、药物用法错误

  降糖药物种类很多,用法各异。若用法正确效果良好,若用法错误,则事倍功半。譬如磺脲类降糖药物最好在餐前10—30分钟服用,使药物的作用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发挥最佳降糖效果:如拜糖平应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之无效;双胍类降糖药可引起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腹泻等,故应在餐后服用。

  6、药物继发性失效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尤其是磺脲类)初期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在服用一段时间后疗效逐渐下降,血糖不能控制甚至无效,医学上叫“继发性失效”。出现这种情况后,病人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应请专科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7、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简单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其血糖升高一般是因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不是血液循环中胰岛素含量不足所致。此类病人的治疗不是刺激胰岛分泌或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而应该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增效效果的药物,通过改善胰岛抵抗来提高降糖效果。

  8、处于应激状态

  高热、严重感染、外伤、手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中风)以及紧张、焦虑、愤怒、大喜大悲等情绪变化,医学上称为“应激状态”。此时均会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减少,削弱胰岛素的降糖功能,导致血糖升高。还有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

  9、药物干扰

  某些药物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这些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糖尿病患者若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选用药物时,应尽量减少或不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以免降低药物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