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经验 > 糖尿病勿忽视,分清抗糖敌友

糖尿病勿忽视,分清抗糖敌友

作者: 来源:中华糖协网 时间:2017-09-17 18:14:27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得病,病人和家属都焦急万分,渴望找到能根治的灵丹妙药,为此急于求成甚至受骗上当。本期我们请专家支招,教你分清敌友,做个聪明的患者。

重视糖尿病

  别在电线杆上找大夫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控制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监测血糖、戒烟限酒。一些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希望不用控制饮食、不运动就能根除糖尿病,因此不愿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糖尿病专家看病。于是,一些不良游医抓住了患者的这种心理,在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号称有“偏方”、祖传“秘方”能“修复胰岛功能”、“根治糖尿病”。有的媒体甚至也用这些广告误导读者、观众。

  患者如果相信了这些“偏方”,排斥正规治疗,血糖很快就会升高,最后既浪费了金钱,又耽误了病情的控制。在临床工作中,我见到过不少患者,不寻求正规治疗,只相信偏方妙方,长期血糖不达标,直到视力开始下降、糖尿病肾病出现时才到正规医院治疗。而这时,由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并发症也无法逆转,病情被延误,患者在经济和心理上都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负担。

  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并非所有的降糖药都适合自己,所以切不可盲目相信医疗广告乱用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糖尿病专科医师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开出最适合患者的降糖处方。尊重科学,积极配合,做一个理智的患者,才有可能保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身的健康,避免因无知付出惨痛的代价。

  真正的专家不惯着你

  生活中,大家都需要朋友,糖尿病患者就更需要良师益友。那么,就和糖尿病专家做朋友吧。

  真正的专家拥有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可以对你进行个体化治疗,告诉你该怎样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调整服药及应用胰岛素、监测血糖;建议你戒烟限酒,进行并发症筛查,并在出现并发症时给你提供及时的治疗,避免你走弯路;根据血糖情况,调整你的治疗方案。

  有了专家的提醒,你会客观地对待保健品,不会被其夸大宣传所蒙蔽,不会盲目相信所谓偏方的神奇降糖疗效;在关注高血糖的同时,不忽视血压、血脂和肥胖。在漫长的治疗道路上,专家会给你支持与鼓励,让你感觉并非孤军作战,信心百倍地去打败糖尿病这个顽固的敌人。

  医生没经验,血糖升到250

  得了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把命运完全交给医生也不对。临床上我遇到过一些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越用越多,每天高达250单位,而血糖也越来越高,可达250毫克/分升(即14毫摩尔/升),身体也越来越胖。这些患者停用了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血糖反而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最初的高血糖毒性抑制了残存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用外源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葡萄糖毒性解除,诱导出“蜜月期”,此时外源性胰岛素应该及时减量或停用。如果医生没经验,继续注射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继而引发“反弹性”高血糖。

  爱听好话,病情加重

  在很多糖友为限制饮食、加强运动、改变生活习惯而内心挣扎、犹豫不决时,有些貌似热心的朋友、下属或者亲戚可能会“善解人意”地表示:“不要什么都听大夫的,他们就喜欢吓唬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会营养不良的;偶尔抽支烟也无伤大雅,不会影响血糖的。”这些好听的话往往让糖尿病患者感到“正中下怀”,而病情却不饶人,会越来越重。因此,广大糖友要谨记“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看病要听大夫的,不要光听顺耳的话。

  照搬经验,差点没命

  一位糖友听别的糖友说,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得不错,于是如法炮制,结果血糖上蹿下跳,低到3.5,高到17。有时饿得不行,就多次加餐,有一次还发生了严重的低血糖。事实上,这位病人已有了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发生这么严重的低血糖没丢掉性命算是奇迹了。糖友初次用胰岛素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胰岛素种类选择不当或者剂量不合理,血糖降不下来事小,丢了性命事大。糖尿病治疗一定要听专家的,千万不要生搬病友的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