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经验 > 深入了解1型糖尿病

深入了解1型糖尿病

作者: 来源:丁香园 时间:2017-12-07 22:19:42

  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成为一种高发病症,许多糖友深受糖尿病的佘毒。但是也仍有许多人对于糖尿病仍是不熟悉,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糖尿病的知识。

糖尿病
 

  分型和诊断

  传统上1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胰岛素缺乏导致的临床代谢特征的变化来诊断的,比如:多尿、多食、体重减轻、血糖显著升高、对口服降糖药无反应。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β细胞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机体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最近的研究使得我们对1型糖尿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诊断变得更为复杂。

  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1型糖尿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儿童起病方式比较急,伴有严重的多尿、多食和酮血症。然而,在成人患者中,通常起病更为缓慢,最初的临床表现可能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相一致。能够的正确诊断1型和2型糖尿病,这具有明显的挑战性。传统上,胰腺β细胞功能进行丧失是1型糖尿病的标志,事实上,发病40年后,仍有可能检测出残存的C-肽功能,不论最初诊断是在儿童期或者成年期。

  临床线索

  大多数1型糖尿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随着超重/肥胖患者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混肴了诊断。一名体型偏瘦的患者伴有糖尿病临床症状,且一级亲属中没有糖尿病病史(但经常会有关系比较远的亲属有1型糖尿病或者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提示为1型糖尿病。一名超重的患者(不论年龄大小)伴有代谢综合征,有很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一般诊断上仅考虑2型糖尿病,尽管是1型糖尿病,经常也被作为鉴别诊断。

  肥胖并不能阻止自身免疫和高血糖的发生,即使在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肥胖人群中。年龄在10-17岁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10%的患者发生胰岛细胞自身免疫,这表明这些患者可能是1型糖尿病。因此,尽管体型相对比较瘦的人容易诊断为1型糖尿病,但是那些表型像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有可能是1型糖尿病。非胰岛素药物治疗后,高血糖持续无缓解,不同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治疗特点,那么这时要考虑诊断是否是1型糖尿病。

  胰腺自身抗体

  1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胰腺自身抗体的出现。诊断初期,高度敏感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可以检测出98%的患者具有自身抗体。遗憾的是,大多数实验室都被商业化了,检测5个相关的自身抗体时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5个抗体如下: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CA512或者IA2A)、锌转运蛋白(ZnT8)。

  因此报道患者自身抗体阴性,可能并不是很恰当。抗体出现假阴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检测的时间离初诊时间太久远了,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滴度逐渐减弱。似乎有些人种中自身抗体标志物效用可变,比如亚洲人群,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增加,但自身抗体经常为阴性。

  家族史

  1型糖尿病具有基因易感性,对于有些病例,甚至可以预测家庭其他成员的患病情况。美国,1型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为0.3%,如果一级亲属患有1型糖尿病,那么患病率增加到5%,预示着家族成员中患1型糖尿病的奉献增加了15倍。

  研究表明,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抗体阳性的儿童,10年内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几率为70%,15年增加到84%。这种风险评估方式并没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主要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干预措施;不过,在1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比较低的普通人群和患病风险比较高人群的亲属中进行基因检测的研究仍在进行,通过基因鉴定鉴别出哪些人群为高风险人群。

  推荐意见

  诊断

  ADA关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推荐的诊断标准是一样的。A

  考虑通过检测胰腺自身抗体来确诊是否为1型糖尿病。B

  识别亲属中的发病风险

  B临床研究背景下,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通知其亲属进行1型糖尿病风险筛查。B

  初次评估和后续随访

  一般原则

  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制定和年龄相符的治疗方案,明确不同年龄段特殊的需求和局限性。婴幼儿和儿童的治疗方法和成人具有明显的差异,年轻的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从中年到老年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不论年龄如何,患者的需要都是一样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不断更新的糖尿病教育知识、技术支持、定期对急性和慢性并发症进行评估、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医疗服务。患者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治疗方案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每一次随访都应该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必要时适当进行调整。

  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反复适应的过程,随着患者的个体需求不断发生变化。1型糖尿病患者,基于可能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儿童和成人的临床评估指标略有不同,儿童要包括年龄相关的血糖评估,成人应该侧重于并发症的评估。

  比如,一个相对年轻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没有并发症,需要更多的对生活方式进行评估,而对于一名年龄比较大的患者来讲,他可能需要更多的对血管和神经病变进行评估。

  其它共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乳糜泻

  乳糜泻是免疫介导的疾病,1型糖尿病人群中此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T1DM:V1-16% vs 普通人群:0.3-1%)。乳糜泻的症状包括腹泻、体重减轻或者体重增加不良、腹痛、腹胀、乏力、吸收不良及不能解释的低血糖或者血糖水平极其不稳定。糖尿病诊断不久之后,伴或不伴有上述症状,都应该监测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或抗心内膜抗体,进行乳糜泻的筛查。

  如果抗体测试阳性,建议消化科进一步就诊,进行小肠组织活检明确诊断,尽管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如果出现有症状的儿童,抗体强阳性,并且有基因或者HLA测序支持,那么就不需要进行小肠活检术,但是如果是乳糜泻的风险人群,但症状又不典型的,建议进行活检。有症状的1型糖尿病患者,并且明确诊断为乳糜泻,那么需要进行无麸质饮食,以减少胃肠道症状和低血糖的发生率。

  甲状腺疾病

  大约有1/4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初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出现预示着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通常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对比较少见。

  甲状腺功能障碍在1型糖尿病的成人中比较常见,尽管确切的发病率不是很清楚。通常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同时合并Addison病,这可能导致代谢控制的恶化,增加了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风险、降低了儿童线性生长曲线。

  儿科的其它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时,几乎无一例外需要成人不同程度的监督。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评估具有年龄特异性,包括: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及成人初期。

  医疗工作者应该对青春期患者(及其照料者)的身心变化进行充分的评估,关注身体和情感的发育、家庭问题及社会心理的需求。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和家庭的需求不同进行量体裁衣。

  达到目标血糖控制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活质量,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每一个随访都应该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通过适当的跟踪,绘制身高和体重生长曲线图。从2岁开始要计算经过年龄校正的BMI。血压应该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采用合适的袖带、儿童坐姿、并处于放松的状态。血压应该至少测定3次,且非同日。

  综上,在小编的帮助下,大家是不是对于糖尿病更加了解了呢,糖尿病可怕的在于其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糖友们要谨慎注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