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尿病新闻 > 糖尿病知识 > 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作者: 来源:中华糖协网 时间:2017-08-29 20:44:00

  糖尿病最佳疗法是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仍然没有治愈糖尿病,对目前的治疗手段已经失去了信心,转而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那么, 有没有一种最佳疗法能治好糖尿病呢?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最佳疗法

  一、糖尿病的心理疗法:

  糖尿病目前虽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当自己患有糖尿病时,绝对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和恐慌,通过积极治疗,患者完全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享受健康人的寿命。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因此,要正确看待这一疾病,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同时,要多通过看书籍、听讲座等形式学习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去管理、控制好疾病的发生。

  二、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1、糖尿病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糖尿病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2、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3、糖尿病人应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4、糖尿病人的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糖尿病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下述六类。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常用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比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甲苯磺丁脲(D-860)。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反应,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苯乙双胍(降糖灵)。

  糖苷酶抑制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糖类的吸收(就像人为地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糖类(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

  噻唑烷二酮: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雅)。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较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

  胰岛素: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包括应各种短、中、长效胰岛素。

  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四、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2、运动种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结合个体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水平,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目标心率为个人最大心率的50%~75%,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为12~13级。糖尿病人开始参加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有点累或稍累即表示中等强度运动。1型糖尿病应避免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运动。2型糖尿病人还可进行强底低、频度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

  4、运动频率: 1型糖尿病人每天运动作为每天治疗相对固定的形式之一,它与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常规治疗形式。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高的热卡消耗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5、运动时间: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糖尿病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待训练半个月到1个月时,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到40~60分钟。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人可以间歇进行运动,即运动与休息时间的比为1∶1,如步行2分钟、休息2分钟,运动时间加起来为10~20分钟。

  6、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运动:(1)、糖尿病合并酮症、低血糖(<4.4mmol>14mmol/L)者;(2)、糖尿病合并肾病、视网膜出血或感染者,糖尿病足、新近发生血检者;(3)、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未被控制或不稳定心绞痛者或新近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4)、急性感染。

  五、糖尿病患者要勤于自我监测:

  积极的自我监测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监控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对于血糖监测频率,专家介绍,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应每天监测4~7次,已达到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血脂、眼底、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监测,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标,更好地控制病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