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常识 > 远离药害 糖尿病病友准备好了吗?

远离药害 糖尿病病友准备好了吗?

作者: 来源:微糖 时间:2017-11-17 16:39:29

  病例1:

糖尿病

 

  刘大妈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平常一直规范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良好。前不久,大妈参加了一次某保健品公司举办的健康讲座。会上,讲者先是大谈降糖药物对肝肾的种种副作用,接着又讲他们的保健品如何安全有效。刘大妈被说得彻底动了心,讲座结束后买了不少保健品,回家干脆就把降糖药全停了,改吃保健品。没过多长时间,久违的“三多一少”症状再次出现在刘大妈身上,化验结果显示:血糖显著升高。主管医生了解了原因后,让她重新恢复原来的治疗方案,刘大妈的血糖这才稳定了下来。

  病例2:

  王师傅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前不久,单位组织查体发现血糖高,肾功指标异常,尿蛋白(+++),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医生建议用胰岛素治疗,被王师傅以打胰岛素太麻烦为由拒绝了。他跑到药店买来二甲双胍自行服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恶心、神志不清,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断为“乳酸酸中毒”。多亏抢救及时,否则性命难保。

  迄今为止,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这就意味着一旦得病,患者便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因此,药物安全性如何自然就成了广大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客观地讲,但凡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绝对安全的药物(包括中药在内)是不存在的。在对待药物副作用这个问题上,患者既不能因噎废食(如例1),也不能随意滥用(如例2),而是要权衡利弊,谨慎选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降糖药物究竟有哪些副作用,以及如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副作用。

  口服降糖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也就是说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糖药物也不例外。临床常用的降糖药分六大类,各类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尽相同。

  磺脲类: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美脲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体重增加,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皮疹、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等。

  格列奈类:包括诺和龙(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等。其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但发生率低而且程度轻;其他副作用罕见。

  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主要副作用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反应,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乳酸酸中毒”及“营养不良性贫血”。“乳酸酸中毒”虽然罕见但后果十分严重,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多见于服用苯乙双胍且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而二甲双胍则极少引起乳酸酸中毒。

  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拜唐苹、倍欣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痛、腹泻。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少数人服用后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颜面及下肢浮肿、加重心衰。此外,此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异常。

  二肽基肽酶-4(DPP-IV)抑制剂:如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等。此类药物比较安全,单独应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缺点是价格较高,尚未进入医保。

  在降糖药物引起的各种副作用中,最常见的当属低血糖,轻度低血糖表现为心慌、出汗、有饥饿感症状,而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其次是胃肠道反应,而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少见。

  糖尿病病友最担心的问题是:“长期用药究竟会不会损害肝肾?”一般说来,降糖药物本身不会对肝肾造成直接损害,但为何有些降糖药物说明书上特别注明“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这是因为这些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如果患者原本存在肝、肾疾患,用药后势必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还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清除,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如何减少和避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为了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发生,患者除了不要过度节食、定时定量进餐、适时加餐以外,尽量不要选择强力、长效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而且用药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在各类降糖药当中,只有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指磺脲类,而格列奈类低血糖风险较低)才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其余各类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很少引起低血糖。对于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以及脆性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降糖药物。

  双胍类药物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消化道反应。另外,二甲双胍肠溶片比普通片消化道反应轻。

  对于已经出现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通过胆道而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格列喹酮、诺和龙),这样就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原则上应禁用一切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血脂异常、脂肪肝、肝功异常,对于这类患者,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肝功能,如果转氨酶越来越高,应及时停药,改用胰岛素,必要时可给予保肝治疗。

  尽量联合用药。一般说来,药物副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药物剂量越大,其副作用也相应增加。而采取联合用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循序渐进用药。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最初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等药物时,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甚至因此而被迫停药。一般说来,胃肠道对药物的适应和耐受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经过1~2周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倘若一上来就足量给药,患者往往难以耐受。

  哪些措施可确保用药安全

  首先,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应作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在内的各种必要检查,以了解患者各脏器的功能状况,指导临床科学用药。

  其次,要熟悉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例如:慢性缺氧、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重度贫血以及做造影检查的患者忌用“双胍类药物”;心衰浮肿、活动性肝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忌用“胰岛素增敏剂”;慢性肠炎、腹泻、腹部手术恢复期以及疝气患者忌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妊娠期妇女除双胍类药物以外,其他类药物原则上应当禁用。

  第三,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行选用药物或者为了追求快速显效而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此外,在用药的过程当中,应定期监测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第四,不要轻信广告宣传,那些宣称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且能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所谓“纯中药制剂”,统统都是骗人的。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会伤人。只有知己知彼,合理用药,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