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监测 > 血糖想要测得准,除了买对血糖仪,还需避免这6大误区

血糖想要测得准,除了买对血糖仪,还需避免这6大误区

作者: 来源:甜蜜亲友团 时间:2017-05-12 16:04:14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的疾病,所以自测就成了帮助糖友了解自己情况的必需手段。但很多糖友或糖友家属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操作的熟练程度不规范,所以在自测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使结果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会步入误区。下面红胖来讲讲常见的6大误区。

血糖监测

  误区1:自我监测随心所欲

  有些糖友自我监测没有规律,想起来就查一查,更有糖友长期只查空腹或者只查餐后血糖。

  实际上,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医生要求糖友自我监测血糖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利于治疗药物的调整;二是要了解影响因素对血糖的作用,从而指导糖友纠正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讲,糖友应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及睡前,共七次)的血糖,以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友,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全天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或正在调整药物的糖友,应连续几天监测全天血糖。糖友在增加新的食物时,也可以检测一下进食此食物前后的血糖水平。

  误区2:测血糖之前停药

  按照平时的方法吃饭、运动、服药、注射胰岛素,保证原有的日常规律,这样血糖监测的结果才能让医生和糖友更好的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以此作为依据调整饮食、运动、用药治疗方案。

  但有一种情况除外,糖友的住处如果离医院远,去医院需要较长时间,加上到医院后还需排队、看病、检查,体能消耗比较大。如果一大早吃了降糖药或者是注射胰岛素而空腹数小时,是比较危险的,可能出现低血糖。在这种情况下,糖友早上去医院之前就不要服药,而是带着药到医院服用。

  误区3:根据监测自行调整药物

  用血糖仪测得的结果仅仅是某一次的即刻血糖值,不能反映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情况。因而,根据某一次测得的血糖值就自行增减药物的做法或者监测血糖水平正常,便自行减药甚至停药都是很危险的。只有通过多次测血糖记录血糖结果,才有助于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误区4: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友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友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

  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友,因为糖友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友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

  另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糖友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误区5:取血时,血量越多越好

  采血量必须能够完全覆盖试纸的整个测试区。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值偏低,如血量太多溢出测试区,不但会污染仪器,还会引起检测结果误差。

  正确的做法是:采血要刺无名指尖两侧,该部位神经纤维少,疼痛稍轻。取血部位经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避免酒精与试纸条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血糖检测值不准确。

  取血时要让血液自然通畅流出、不可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稀释标本使结果偏低。贫血患者结果偏高,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或高原地区则会偏低,病情严重,如休克、低血压、脱水等末梢循环不好的糖友不适血糖仪。

  误区6:忽视试纸条的购买和保存

  很多糖友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血糖值和医院测的不一样,是不是仪器不准呀?

  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试纸条的购买和保存。

  正确的做法是:购买试纸条时应选择有效期长的,防止未用完就过期;取试纸条时,拿出一条后立刻盖好盖子,以免其他试纸潮解,一旦发现试纸失效,应弃之不用;不同的血糖仪试纸条不能混用。

  同时,还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即便血糖仪完好无损,也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因为不妥善保管导致的潮湿、尘土过多,一样会影响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