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监测 > 中医控糖 重在调脾胃

中医控糖 重在调脾胃

作者: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7-07-09 21:12:43

  西医治疗糖尿病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其实中医治糖尿病也颇有成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接诊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心得是:调脾胃是核心,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活血、疏肝或补肾等,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控糖

  “西医认为糖尿病是胰腺分泌出了问题,在中医理论中,没有胰腺这个脏器,而是把胰腺的功能归到脾胃中去了。脾主运化,就是负责全身代谢的,包括糖的代谢。因此,在中医看来,糖尿病主要是脾胃出了问题。”王玉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根据2型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由轻到重,王玉英教授主要将其归结为4个证型:初期为胃实热型,接下来是脾胃虚弱型,最后发展到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型。

  大部分2型糖友患病初期体型比较胖,能吃能喝,胃口极好,这多属胃实热型。王玉英教授说,中国人本身带的是“草根基因”,但是如今经济条件好,过上了顿顿有肉的生活,再加上常吃油腻、高糖的食物,喝酒无节制,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肥甘厚味”,往往引发胃火。胃火表现为胃口好、容易饿、舌红、舌苔黄厚腻;胃火伤津液,会导致口渴、大便干等。这个阶段的治疗主要是清胃火,多用苦寒药,如大黄、黄连、黄芩、苦参等,食疗方面可适当多吃苦瓜、芹菜等。

  糖尿病发展下去,或诊断得晚,往往出现脾胃虚弱。这时的患者体型一般会瘦下来,口渴易饿的症状减轻,胃口不再大,吃得不像以前那么多,患者以为这是好现象,但发现血糖好像更难控制了。这个阶段,其实是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了,脾胃虚了。这时的治疗应以健脾为主,不能再用苦寒药,多以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为主加减用药。在食疗方面,可适当食用山药、芡实等,应注意其中含碳水化合物,应控制摄入量。

  糖尿病如果进展下去,出现乏力、气短、声音低沉、食欲差,就是气阴两虚,治疗上可以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为基础加减用药。如果再出现腹泻、腰酸腿痛、吃不下饭、怕冷等,就是脾肾阳虚了,属于糖尿病晚期阶段,往往合并肾病等多种并发症,治疗上需要补肾,可以附桂八味丸(桂枝、附子、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为基础加减用药。

  王玉英教授说,糖友由于血糖、血脂异常,血液黏稠度高,往往自始至终伴随血瘀,因此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应贯穿整个治疗。另外,精神、情绪、心理压力往往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医看来就是肝火肝郁作祟,因此脾气暴躁、抑郁焦虑的患者需要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香附、青皮、合欢花等。睡眠差也会导致血糖波动,中医往往给予龙骨、牡蛎、枣仁等安神治疗。

  最后,王玉英教授强调,无论中医西医,糖尿病的治疗都要以调整生活方式为基石,即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缺了这些,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另外,患者在使用中药调理全身的同时,仍要坚持西药的治疗,二者相辅相成效果最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