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并发症 > 走近糖尿病肾病

走近糖尿病肾病

作者: 来源:健客网 时间:2018-04-12 12:30:55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

  随着糖尿病治疗手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死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越来越少,而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却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糖尿病肾病不仅出现在1型糖尿病。近年来发现这2型糖尿病也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袭,缓慢进展,早期的肾脏病有关症状不多。肾病初期肾脏增大,肾小球滤过功能亢进和微量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也不容易被注意,因此大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在出现明显蛋白尿或显著水肿时方被觉察。

  一、主要临床表现:

  1.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初为间断性,后转为持续性。用放免法测定尿中白蛋白或微白蛋白,可较早诊断蛋白尿,对控制病情有益。

  2.水肿糖尿病肾病发生水肿时多由于大量蛋白尿所致,此阶段表明已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后期。多伴有GFR下降等肾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3.高血压糖尿病肾病阶段时血压多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阻力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此外,水钠潴留也是高血压的因素之一。高血压能加重肾脏病变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因此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4.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可有轻~中度的贫血。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用铁剂治疗无效。

  5.肾功能异常从蛋白尿的出现到肾功能异常,间隔时间变化很大,若糖尿病得到很好控制,可多年蛋白尿而不出现肾功能异常。若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另外,糖尿病性肾病往往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从糖尿病进展至肾病,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丹麦学者Mogensen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5期: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此阶段可持续数年。

  2.正常白蛋白尿期

  常出现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程18~24个月。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常出现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5~15年后。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

  5.终末期肾衰竭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30%~40%在患病后20~30年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此时出现尿毒症表现和相应组织学改变。据统计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从诊断到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平均约19年,持续蛋白尿到死亡平均6年,总病程25年左右。在欧美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透析(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的单个最主要原因。

  三、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当患者出现糖尿病后,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就要考虑糖尿病肾病的预防。积极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率,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1.控制血糖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在糖尿病出现肾肥大和高滤过状态后,及时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后,肾肥大和高滤过状态可以得到部分恢复。因此,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治疗。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肾脏病人肾功能损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是可控制因素。对糖尿病肾病也是如此。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关键。

  3.饮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有其特殊性,总热量的摄入要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活动量来决定。在营养的构成中,须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因此,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对蛋白的摄入量加以限制。患者摄入的蛋白质必须是优质蛋白质,即必须氨基酸含量高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同时要限制患者对钠盐的摄入,同时禁烟、戒酒,适当的运动。

  4.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每年必须去监测尿,特别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如果是阴性,必须保证至少一年一次的监测;如果是阳性,则至少每三个月要监测一次。当发展为大量白蛋白的时候,建议每四周查一次。当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增高时,建议患者每三到六个月做一次肾功能监测。

  早期发现尿蛋白排泄异常,早期干预治疗,减少或延缓终末期肾病及心血管事件发生,评估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知己知彼,方能胜利,要注重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到了后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