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治疗 > 中医治疗有奇招

中医治疗有奇招

作者: 来源:健客网 时间:2018-05-22 19:28:52

  中医中药能降糖吗?中医药能治疗糖尿病吗?疗效如何?到这些问题很尖锐,也很难简单用是或否就可以回答清楚的。其实中医治疗还是有奇效的。

  由于受到网络上的某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或一些打着中医幌子的小广告的影响,人们对中医治疗对糖尿病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一些否认或质疑的论调。今天,糖大夫就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中医认识和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病》就有专门关于“消渴”的论述,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一些方药至今仍有效地在使用,比如大家熟知的白虎加人参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从当时发展而来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疾病谱的变化,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现已从传统的单独对症状的疗效评价发展到从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体重指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还以各并发症相关指标为主进行疗效评价等。在防治糖尿病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基础研究,无论是单药、复方,还是在循证医学证据方面,中医药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举一例来就,近年来临床应用黄连素,治疗糖尿病效果就很好。

  不可否认,从疗效来说一般认为西药的降糖起效快,当然最直接快捷的非胰岛素莫属,秒杀任何口服降糖药物。但另一方面,我们知道糖尿病需要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任何单一治疗药物/手段都有它的不足或副作用,而降糖仅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部分(比如说既使血糖控制良好,仍不能完全杜绝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现代医学来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仍是十分复杂的,除了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这三大传统机制,还有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处理失调、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系统、多靶点实现的,一些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阐述,但是临床有效。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医药改善了机体的内环境,不同程度作用于上述所说机制的某些环节,而并不是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降糖作用较慢,但更温和持久。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使用中医药治疗,可望有效地防止或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就象我们不能要求一种降糖西药就能完全满足糖尿病的所有作用机制一样(事实上临床中我们面对一些患者常有一种“无药可选用”的尴尬与无奈,比如肥胖患者肾功能较差,口服西药不合适或不耐受,胰岛素用量大注射次数多且明显抵抗——选哪个药物方案都不能满意),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也有它的适应症,因此不能责全求备,要辩证地看待,辨证地使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是中西医结合方案,可以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效疗。

  如对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阶段)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针对性地指导饮食、运动疗法,以增强体质,达到中医学所说的“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状态,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有高血糖、高血脂、微循环障碍,或伴有手足麻木/疼痛,或视物模糊,舌暗,脉涩或弦细。从中医微观辨证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即有“瘀血”症状,因此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活血化瘀通络法使用很普遍,可选用的中药有丹参、三七、川芎等及僵蚕、地龙等虫类药物,或使用成药,或静滴活血化瘀的针剂,也就是大家口语说的“通血管”了。有研究证实积极运用有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微血管保护、防治糖尿病早中期的微血管并发症作用,证实活血通络药物有独立于降糖药物以外的络脉保护作用。

  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防治,需要从减重、降糖、调脂、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等多方面全面调节。肥人多痰湿、多气虚,因此,健脾气、化痰湿、畅气机(疏肝气或清肝热)是主要治疗方法。

  综上,一些传统及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中也起重要作用,中医治疗也是不错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