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治疗 > 2型糖尿病的系统治疗

2型糖尿病的系统治疗

作者: 来源:健客网 时间:2018-06-02 21:37:33

  不同种族的胰岛素分泌特点不同,现,不同种族的IS和AIR相关曲线不尽相同。在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东亚人较高加索白人、非洲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均下降更明显。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分泌特点是胰岛素敏感性(IS)和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呈双曲线函数变化,即随着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水平逐渐增加。当AIR不能随胰岛素抵抗相应增加时,2型糖尿病随之发生。

  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原则

  既往DCCT研究表明,将HbA1c控制于7%以下能明显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然而,2008年先后公布的VADT、ADVANCE、ACCORD三大临床研究结果却未能显示强化降糖使大血管病变明显获益。在这三项研究中,强化治疗组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比例较标准治疗组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降糖方案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原则。具体来说,对于预期寿命短、病程长、合并严重并发症、体质虚弱、合并认知障碍及精神障碍的患者,可适当放宽。并且,HbA1c控制目标还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意愿、受教育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来制定。一般应将HbA1c控制在7%以下,酌情可放宽至7.5%~8.5%。

  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策略

  目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12种,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胆汁酸螯合剂Colesvelam、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普兰林肽、多巴胺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岛素。这些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低血糖、体重增加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价格等方面各有优缺点。降糖药物的选择应结合药物的有效性、不良反应、依从性和费用。多项Meta分析表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在改善HbA1c方面效果相似。

  2011年ADA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降糖方案首选二甲双胍,短期目标为FPG<7.2mmol/L,长期目标为控制3个月后HbA1c<7.0%。如果未达标,可依次加用磺脲和噻唑烷二酮或DPP-4抑制剂,在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多种药物联合治疗4个月后,应达到HbA1c<7.5%。若仍未达标,则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首选睡前加用中长效基础胰岛素,短期目标为控制50%以上的空腹血糖于3.9mmol/L~7.2mmol/L,长期目标为控制3个月后HbA1c<7.5%。如未达标,则建议除肥胖患者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外,停用所有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并于餐前加用短效胰岛素。推荐餐前注射自我混合胰岛素治疗,即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血糖情况,选择不同剂量的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混合。由于预混胰岛素不能单独调整其中某一种成分,不利于血糖达标,所以不推荐使用预混(70/30、75/25、50/50)胰岛素。对于初诊时血糖明显升高、有明显临床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大剂量或次大剂量磺脲类药物,必要时联合胰岛素治疗。

  综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在血糖控制不达标时及时选择进一步强化降糖方案,而且在控制血糖达标的目标之下,选择何种药物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当前治疗方案无法控制达标时及时地进一步给予有效的强化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