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前期基础知识 > 糖尿病性心脏病有四怪

糖尿病性心脏病有四怪

作者: 来源:糖尿病好医生 时间:2018-02-22 21:47:57

  与所有疾病一样,糖尿病性心脏病如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预后将会大大改善。但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或漏诊。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糖尿病心的“蛛丝马迹”呢?这就需要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征有所了解。

  “四怪”有哪些?

  第一怪:由卧到立,“压差”骤变

  许多糖尿病人起床后,常常感觉一阵头晕、眼花、心慌、出汗、眼前发黑,严重者甚至出现昏厥。测血压时发现:患者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这种情况临床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

  正常人在体位变化时,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使血压基本维持正常,但糖尿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使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发生病变,致使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从而导致一过性血压下降。我们知道,普通心血管病人大多血压高,但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病的表现却可能是血压低,“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征之一。

  第二怪:休息不动,心率照快

  正常人在运动时心率增快,休息时心率减慢。但有些糖尿病人则不然,而是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率增快,每分钟心率多>90次/分,同时伴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这同样是由于长期糖毒性导致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的缘故。此外,还有部分糖尿病人表现为“固定心率”,即心率不随着活动或休息而增快或减慢,这是由于患者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受罹,心脏完全失去了植物神经支配的缘故。

  第三怪:发生心梗,却无心痛

  普通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时,组织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刺激心脏的感觉神经,产生疼痛即通常所说的心绞痛。但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后,即便心肌发生了严重的缺血、缺氧,患者也往往没有心绞痛症状,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普遍钝化乃至功能丧失,使得疼痛症状变得轻微和不典型。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无心血管病相应症状,也需要定期做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以便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第四怪:年纪轻轻,也患“心病”

  糖尿病人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不仅比非糖尿病人高2~4倍,而且其发病年龄也比非糖尿病人提前5~10年,许多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这是由于糖尿病人往往集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于一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着增加,患病年龄提前,而且病情更加严重。

  鉴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多发性与严重性,作为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自身的心脏问题。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糖、血压、血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等),做到早期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需要说明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仅仅控制好血糖还远远不够,还要全面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等)。对于已经确诊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坚持正规用药,定期医院复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