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常识 > 糖友早早就要开始预防慢性病

糖友早早就要开始预防慢性病

作者: 来源:39健康网 时间:2018-08-27 17:39:33

  当下,慢性病的井喷态势是对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胁。据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对于这些人群,如何从源头入手,由“病后治疗”转为“病前预防”?

  慢病的健康管理是关键。

  但现实问题是,我国的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健康素养也参差不齐。调查发现,每100个15~69岁的中国居民中,仅有8.8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管好自己的健康做起,做到“一学二改三减四降”,再进一步影响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从而形成全社会重视健康管理的风气。

  一学:学会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每个人都应给自己建立一份健康档案,记录身体的点滴变化,做好自我管理。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无论现在身体状况如何,都应养成连续测量、记录身体指标的习惯。记录内容一方面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如常联系的医生姓名和电话,过敏体质的人注明过敏原,是否有既往病史,是否有常服用药物;另一方面应定期更新、补充信息,如血压、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体重、腰围变化,运动、饮食状况等。平时还应学习一些保健方法,从中医来讲,最基础的就是要“顺时养生”,在合适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等。学习保健养生知识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比如权威的报纸、杂志、书籍等,不能盲目听信广告宣传。

  二改: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慢病高发很大程度上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酗酒、抽烟、吃油炸食品、熬夜、久坐、缺乏运动等,都会引发心脑血管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等系列慢病。相反,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慢病风险,甚至还具有治疗的作用。

  慢病防治是件综合性的事,除了医疗药物之外,平时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慢病发生的几率。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面面。首先,营养是身体的基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三餐要规律、少在外面吃饭;戒烟限酒;要在医生和有关专家指导下选择适合你长期坚持的、适宜的运动。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把生活习惯调整好之后,定期找医生做体检,这样综合起来可以使我们的健康安全系数更高。

  三减:减少酒精摄入、锻炼不足、盐摄入过量。慢病是生活方式病,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要在全社会推广“三个减少”。第一,减少酒精摄入。中国是饮酒大国,饮酒过量引起的相关疾病数量正在逐年走高。第二,减少体育锻炼不足现象。因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人群,正迈入糖尿病的“后备军”,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第三,减少盐过量摄取。因钠盐食用过多引起的高血压患者仍在不断增长。另外,还要坚决戒烟,调查显示中国60%~70%的男性有吸烟史,这就要求建立更加严厉的控烟管理措施,让他们不再吸烟。

  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降体重,即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降低慢病风险因素,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提倡医生几个“处方”一起开。首先是药物处方。医生有义务让患者了解,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不要停药、不要随便减量等基础知识。其次是运动处方。要告诉不同的患者,根据心功能的差异,应该从事什么类型、什么数量的运动,并细化到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等,像个体化开药一样,有剂量处方,患者可通过运动辅助治疗。第三是营养处方。营养处方同样需要个性化。有的患者过瘦,有的过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医生必须因人而异,全面考虑上述问题。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是降低慢病风险因素的重要环节,不少医生没有接受心理方面的常识性培训,在治疗时也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要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出现明显的兴趣减退和睡眠问题,就要高度怀疑有心理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