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监测 > 全天候控制血糖

全天候控制血糖

作者: 来源:糖尿病网 时间:2017-06-11 21:15:33

  陈先生患糖尿病后,学会了自测血糖,经常会自我监测晨起的空腹血糖。很长时间以来,晨起血糖都基本正常。这使他颇感满意,觉得病情控制得不错。

控制血糖

  不过最近他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又出现了!而且发现有四肢末端麻木、下肢无力、视物模糊和皮肤长疖子的现象。于是他决定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基本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医生问他以往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情况。他说:“我主要是测空腹血糖,我想血糖餐后比餐前高是必然的,所以没在意。”

  医生说: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监测同样重要。”

  餐后血糖升高虽属必然,但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超过界限就不正常了。实际上,更应重视控制餐后血糖。因为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出现得更早,当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时,病情就已经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如果不重视餐后血糖,误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问题,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并发症。

  陈先生恍然大悟:“怪不得我最近的情况不太好,原来如此。那该咋办呢?”

  医生讲解道: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是经常波动的,但又不可能每天随时随地测血糖,现在推荐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通常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全面监测的要求是:三餐前各1次,三餐后2小时(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各1次,临睡前测1次,必要时凌晨3点加测1次。

  陈先生问:“那么,每半个月有一天连续检测6~7次血糖,就能完全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了吗?”

  医生说:只能是相对准确,还应该加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陈先生问。

  医生说: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生糖化反应的结果。

  每个人,包括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血糖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都会产生糖化反应。血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也就越高,两者呈正相关。血糖浓度正常的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为4%~6.5%,即有4% ~6.5%的血红蛋白被糖化。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可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比单测血糖数值更能准确反映广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值的意义是,每增加1%的糖化血红蛋白,就相当于2~3个月内平均血糖增高1.1~1.7mmol/L。比如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5%,就相当于近2~3个月来,平均血糖水平比正常值高界6.1mmol/L高出1.1~1.7mmol/L,在7.2~7.8mmol/L之间,依此类推。

  总之,采用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血糖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达到对血糖的监测和全文候控制。

  陈先生问:“既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准确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那么单测糖化血红蛋白多省事啊,不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行吗?”

  医生答:不行。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测定前2~3个月时的血糖水平,据此来调整治疗就太晚了。其次,血糖经常波动,而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方便,便于及时调整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于长期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以便为以后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医生的指导下,陈先生制定了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时间表,并根据结果在治疗上进行了调整。如今,血糖得到了较好控制,三多一少和其他症状消失了。

  检测结果判定

  餐前血糖:理想水平在4.0~7.Ommol/L,可接受水平为7.0~10.0mmol/L,超过10.0mmol/L则为不可接受。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理想水平为4.9—8.0mmol/L,可接受水平为8.0~11.0mmol/L,超过11.0mmol/L为不可接受。

  超过可接受水平就应该对治疗做出调整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