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监测 > 您真的了解血糖监测吗

您真的了解血糖监测吗

作者: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 时间:2016-11-22 22:39:59

  有一个偏僻农村的患者,自从千里迢迢到大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后,十多年间就一直按照大夫最初的医嘱用药。

  虽然这位患者十几年如一日地严格遵守医嘱,但是他中间既没有复诊,也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更没有进行药物调整,结果虽然一直坚持用药却没有控制好疾病的发展,直到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再次就诊。

  其实在广大“糖友”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或许没有这么极端,不至于十多年只看过一次大夫,但是只吃药却长年累月不做血糖监测的患者却大有人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患者认识不到位,不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也可能是经济原因,考虑节省;还可能是监测不方便,至少是嫌麻烦。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的问题非常重要,通过监测不同时间的血糖,观察并分析变化,能使我们的血糖控制和用药都到位。若不进行血糖监测,就很难清楚最近一段时间的治疗情况,进而很难把降糖药物用得精细到位。

  特别是对于注射胰岛素,尤其是每日注射两次以上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如果不规律监测血糖,是很难把胰岛素用好的。

  因为一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的血糖几乎完全取决于所注射的胰岛素的剂量及一日三餐的进食量,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就需要规律进行血糖监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是血糖监测,没有血糖监测的胰岛素治疗十分风险。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衰老、体型的变化、饮食习惯的改变,胰岛素及其他药物剂量还要根据血糖水平不断地调整。如同文章开头提到的患者,一经用药十几年不间断,也不调整方案,最后失明了才想到要就诊。

  那么有的“糖友”可能会心存疑惑:为什么打了胰岛素还会失明呢?因为注射胰岛素不等于治疗到位了,现在到位了也不等于永远到位了。糖尿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疾病,降糖治疗必须在血糖监测的基础上才能到位,没有血糖监测就没有降糖药物的精细调整,没有精细调整就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

  同时,血糖监测不仅要检测血浆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跟血糖值对应不上,如糖化血红蛋白较低,可是血糖却很高,那就说明这个患者近期很可能发生过严重的低血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强血糖监测。

  用一句话来总结便是,没有血糖监测就没有很好的治疗到位。

  血糖监测需个体化处理

  不管是注射胰岛素,还是服用药物,都离不开血糖监测,只有血糖监测作为保障,才能让我们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理想平稳的状态。但是监测过于频繁或者调整方法过于繁琐,都会让患者难以坚持,在监测和治疗调整的相互关系中选择一个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血糖监测要做到经济、合理、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个体化处理。

  首先,不同的患者需要区别对待:

  1.对于仅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血糖监测不需过于频繁,一周查1~2次血糖即可;如果患者血糖一直控制的比较平稳,运动也规律,那么一个月做1~2次血糖监测、2~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可以的。

  2.对于每日注射一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一周做2~3次空腹血糖监测,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待空腹血糖控制达标后再监测餐后血糖进行进一步调整。

  3.对于每日注射两次以上胰岛素,并且不联合口服药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就要增加,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每周做一天的交叉式血糖监测,所谓交叉式即是在第一周测空腹、3餐后两小时、睡前血糖,第二周测3餐前和睡前血糖,通过交叉监测便可清楚餐前餐后的血糖如何,进而有针对性地调节胰岛素剂量;

  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一周可以监测2天,每天监测7~8次的血糖,7次是3餐前、3餐后两小时和睡前,8次是在7次的基础上,再加凌晨3点血糖,这样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更加精细地调整药物,使患者既不发生高血糖、也不发生低血糖。这是根据治疗的情况来决定血糖的监测的频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