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尿病新闻 > 糖尿病知识 > 科学发现:糖尿病的中外研究史

科学发现:糖尿病的中外研究史

作者:佚名 来源:健康网 时间:2017-02-26 16:13:21

  其实追溯历史的长河,糖尿病自古就有,我们在了解先人们的研究过程时,更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糖尿病领域不断开创新的成果。

  糖尿病的中外研究史

  糖尿病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病种之一,从有确切的史料文字记载开始,人类对它的观察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时间了。在不断的观察中,人们开始逐渐的总结糖尿病的基本病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非常详实的基础。

  在我国,公元前400年,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这主要是根据症状来命名的,因为病人会经常出现口渴而且逐渐消瘦。《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在病名方面,将消渴分为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在病因方面,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主要病因,强调体质因素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其主要病机。

糖尿病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匾》中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书中说到张仲景有一名叫宁远的好友,有一天去张仲景家玩,闲谈间张仲景看了宁远的气色,又为他把脉,说他患了消渴之症,现尚初发,并断言:宁远三月之后,头痛不眠,小便的次数增加;六月之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一年之后,背生疽疮而死。于是张仲景开了一个药方给宁远。宁远回家后,认为张仲景故弄玄虚,将药方撕碎扔掉。六个月后他的病情发展确如张仲景所言。

  我国最早确诊糖尿病的是唐代名医王焘。有一次他外出行医,走后不久,其父亲病了,不仅口渴多饮,而且饮食大增,身上长疖疮,久治无效,病情越来越重,家人把王焘找回来给父亲治病。王焘根据其父病情,并亲口尝其父小便,认定其父患有消渴病。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将这一经验在其著作《外台秘要》一书中这样总结:“食毕即行步,稍畅而坐……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变不能强所不能堪耳”。

  除了上述祖国医学早期对糖尿病的认识外,在西方医学史中,前人对糖尿病的认识经历了“多尿与甜尿—糖—胰腺—胰岛—胰岛素”的研究过程,层层抽丝剥茧,不仅为今日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无数科学家的钻研精神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多尿与甜尿

  在公元前约1550年,古埃及纸-莎草纸(Papyrus)上描述了一种主要表现为体重快速下降和频繁小便的病,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关于糖尿病的描述。

  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两名印度医生Charaka和Sushrut发觉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粘稠感,并且对蚂蚁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随后即发现病人的尿液具有甜味。他们甚至发现糖尿病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易发于懒惰、过重和贪食的人,即大量摄入甜食和高脂食物的人,多为年老、肥胖患者,而体力活动或多摄入蔬菜可改善症状;另一种则是瘦小的病人,需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其症状严重,生存时间更为短暂。

  公元前2世纪左右,小亚细亚Cappadocia(叙利亚地区)最著名的医生Arctaeus,对糖尿病作出了如下描述:病人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同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将不停地饮水,但是与大量的尿液不成比例,并且引起更多的排尿。

  人们无法控制这些病人的饮水和小便,如果让这些病人禁水片刻,他们的嘴会变得非常炙热,身体会变得干枯,内脏如同被烧焦,病人会反复出现恶心、疲劳、烦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Arctaeus将这种病称为Diabetes(syphon),指患者的身体如同一根管子,一头吸水一头放水,水穿过身体不停地流过,患者肌肉及肢体溶解化为尿液,不停地饮水、排尿,生命短促,不幸而痛苦。

  公元5-6世纪,中国、阿拉伯和日本的医生们也都先后发现甜尿这一重要的糖尿病病征。他们推断,只有内脏器官的损害才会造成甜尿和多尿的病情。受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认识的局限性,他们均把肾脏器官病变指定为造成甜尿和多尿的主要病因。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糖尿病也确实是引起肾脏病变的一种诱发因素。这种认识影响十分深远。

  糖

  到了16世纪,瑞士医生BambastusVonHoheouheim(paracelsus)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水分蒸发后会含有一种异常的白色粉末物质。但是他不认为这种物质是糖分,一直以为糖尿病是肾脏损害造成的。他在论文里写道:“可以推断,‘多尿病’是由于盐在肾脏的异常积淀所引起的”。

  1672年,英国人ThomasWillis描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是甜的。他蒸发病人的尿液,得到“awhitecake,smelledsweetlikebrownsugar,neithercoulditbythetastebedistinguishedfromsugar”。1776年,MathewDobson发现尿甜是由于尿中有糖。

  18世纪,JohnRollo在“Diabetes”后面加上一个形容词“mellitus”(拉丁文甜蜜的意思)。此后,该病即被称为糖尿病。JohnRollos认为尿中的糖来自摄入的蔬菜经胃吸收,建议患者摄入“animaldiet”,成为19世纪糖尿病患者的标准饮食。1815年,法国MichelChevreul证明这种尿糖就是葡萄糖。

  胰腺

  1776年,英格兰医生MatthewDobson进一步的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竟然如同尿液一样含有糖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这一结果推翻了“糖尿病是由单纯脏器病变所引起的疾病”这一长达千年的理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病变。1788年,英格兰医生ThomasGamley在一次意外事故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发现胰腺损伤竟然可以引起糖尿病。这个信号使得人们开始把引起糖尿病原因的探索指向了其它脏器。

  1869年,德国病理学家PaulLangerhans发现胰腺外分泌腺及导管组织间有一群很小的细胞团块,这些细胞团块是不同于胰腺的其它细胞。但是当时他并未能认识这些细小细胞的作用。就是他发现的这些小细胞,改变了之后的几代人。1889年,两位德国生理学家Minkowski和VonMering在研究胰腺和脂肪消化关系的时候意外发现,被切除了胰腺的实验狗,排出了大量吸引苍蝇的尿。在这些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基于这个实验基础,他们把胰腺锁定为导致糖尿病的一级嫌疑犯。

  胰岛

  1893年EdounardLaguesse将PaulLangerhans发现的这些位于胰腺外分泌腺中间的像孤岛一样的细胞团称为Langerhans胰岛,简称胰岛。在胰岛被发现不久,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其所分泌的物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个功能是由胰岛来完成的。

  胰岛素

  1909年,比利时医学专家JeandeMeyer做了大量的实验,上百条实验狗被切除了胰岛。他不止观察和监测这些被切除了胰岛的狗的血糖和尿,也仔细的分析了胰岛本身所分泌的物质,他把这种由胰岛分泌出来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德国GeorgLudwigZülzer开始研究胰腺提取物。给狗行胰腺切除手术后造成糖尿病,注射胰腺提取物,证明具有降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作用。随后GeorgLudwigZülzer挑选了8名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但注射胰腺提取物后,患者先后死去。并非因为糖尿病,而是由于胰腺提取物本身除降糖物质外,还含有很多有毒物质。

  此后,一代又一代研究者们不断完善对糖尿病的认识,为今日我们预防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是,糖尿病的现状并不乐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战胜糖尿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