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前期基础知识 > 走出高血压的5大误区

走出高血压的5大误区

作者: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时间:2018-06-23 18:45:11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常见疾病,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且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发生早,其患病率高峰较非糖尿病人群提前10年。所以作为糖尿病人来说,对高血压也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以下关于高血压的几个误区要认清:

  误区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

  正确做法: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二:血压高就是高血压病。

  血压高与高血压病不等同。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吸烟或应用某些药物之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都可能增高。因此,偶尔发现一次血压升高并不一定就是高血压病。

  正确做法:在几天或更长的一些时间内连续测量血压,如果连续3次非同日同时测得的血压水平都超过正常范围,就可以确认为高血压。但还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

  误区三: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因此,接受系统检查,查清楚病因,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正确做法: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情绪激动,保证睡眠充足,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误区四: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过一段时间后血压又升高,继续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易引发心、脑、肾等严重的并发症。

  正确做法:当服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五: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压有些偏高,以此来调节对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应失。

  正确做法:根据患者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