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饮食 > 小心总吃素食维生素B12会缺乏

小心总吃素食维生素B12会缺乏

作者:佚名 来源:糖尿病网 时间:2016-08-23 21:46:43

  夏天,水果、蔬菜大量上市,维生素应该是不缺乏的吧?其实不然,由于维生素种类繁多,维生素缺乏不少见。

吃素

  苗妈妈60岁,6年前查出有糖尿病后,她就成了一个纯正的绝对素食者。鱼肉蛋奶都不吃,除了主食和蔬菜,只吃点豆制品,喝点豆浆。几年过去,血糖倒是控制得很好,但最近家里人发现,她有点奇怪,不仅越来越容易忘事,情绪低落,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有点说不通道理。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苗妈妈的问题出在维生素B12缺乏上。

  营养师们和食品科学专业人士都知道,维生素B12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当中。如果长时间不吃任何动物食品,就有可能会缺乏这种维生素。严重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其相关症状还包括精神不振、抑郁、记忆力下降、麻木感、神经质、偏执以及多种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的危险。人们常常把维生素B12称为“营养神经”的维生素。

  ■不同食物利用率不同

  鱼肉蛋奶海鲜等各种动物性食品都富含维生素B12,但研究发现,它们的B12利用率并不一样。其中鸡肉为61%-66%,羊肉56%-89%,鱼肉是42%左右,蛋类只有9%,奶类的维生素B12利用率比较高。

  所以,如果是每日摄入奶类的奶素食者,那么维生素B12缺乏危险不大;如果只是蛋素食者,那么维生素B12的缺乏问题仍然让人担心。

  ■孕期应当特别注意供应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为细胞的分裂复制和神经系统的维护所必需,所以在孕期更需要预防其不足。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如鱼肉蛋奶均可预防维生素B12的缺乏,并有利于提高所生婴儿的智力水平和未来学习能力。

  ■消化不良者小心缺乏B12

  绝大多数人不是素食主义者,但有些人也有缺乏维生素B12的可能。特别要注意的是胃肠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以及老年人、体弱者。这是因为,维生素B12是个比其他维生素都更庞大的复杂分子,它直接靠扩散作用进入血液有困难。为了保证它被顺利吸收,人体的胃的壁细胞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因子”的蛋白质,它负责和维生素B12结合,保护着它在肠道顺利地被主动吸收。内因子的分泌效和胃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分泌它的细胞同时也分泌胃酸,所以如果一个人胃酸不足,或者更严重一些,患上了萎缩性胃炎,那么分泌内因子的能力也会同时下降甚至部分丧失。这样,无论膳食中吃进去多少维生素B12,人体都没法充分吸收它,也就会引起B12的慢性缺乏。同样,如果肠道吸收功能有问题,比如小肠黏膜细胞受损、发炎、更新障碍等,也会影响到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包括维生素B12。例如,如果小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比如肠道慢性细菌感染的情况,也会剥夺食物中的维生素B12。

  在人体缺乏其他营养素的时候,比如缺乏蛋白质、锌、维生素A,以及其他多种B族维生素的时候,胃肠道细胞更新会发生障碍,损伤无法修复,吸收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

  ■老年人特别要关注B12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会逐渐下降,吸收利用维生素B12的能力也将随之下降。故而,一些并非绝对素食的老年人也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按德国科学家的研究,10%-15%的老年人实际上存在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过低的情况(按200pg/ml为标准),而如果按甲基丙二酸水平来衡量,有43%的老年人都存在维生素B12营养水平过低的状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当提前进行预防,摄入适量的动物性食品,并通过烹调加工把这些食品变得更柔软、细腻、易消化,必要时服用相关维生素增补剂。

  这些人需要警惕维生素B12缺乏

  1.纯素食者,膳食中完全没有任何动物性食品,或者只有少量蛋类;

  2.因经济条件或其他原因完全素食的怀孕妇女;

  3.胃酸不足者,特别是萎缩性胃炎患者;

  4.其他有明显消化吸收不良症状者;

  5.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

  如果存在以上情况,那么需要专门购买维生素B12药片定量补充,大约是每天50微克。

  提起维生素B12,并不是提倡大块吃肉大条吃鱼的,因为供应足量维生素B12,只需很少的动物性食品就能满足。避免纯素食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带来健康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糖友网”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51099090转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