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常识 > 准妈妈有哪些“糖尿病烦恼”

准妈妈有哪些“糖尿病烦恼”

作者:佚名 来源:糖尿病网 时间:2016-11-03 15:14:18

  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指孕妇在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这类糖尿病究竟如何发生?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传统的产前、产后护理方法是否存在某些弊端?本文试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求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保胎“保”出了糖尿病吗?

  病例一:刘云(化名)女士29岁,怀孕一个月时,因阴道出血而住院接受治疗2周,医生建议保胎。出院后她一直卧床静养,谈到这段时期的保胎,刘女士仍心有余悸,“在家躺到满三个月,就慢慢没流血了。但我还是在床上多躺了一个多月,哪儿也不敢去。”怀孕8个月时,她做了糖筛查试验(GCT),指端血检测结果为8.0mmol/L,略微超标。医生建议她再做一下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再次超标,初步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之后住院观察3天,血糖虽未再超标,但仍然偏高。医生建议她进行饮食调理,少吃高糖、高淀粉的食物。终于盼到第36周,顺利产下一个5斤6两的健康宝宝。

  病例二:相比刘云,李霞(化名)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结婚后一直忙于工作,始终没有要孩子,但他们两口子一直盼着有个宝宝。直到35岁第一次怀孕,全家人都喜出望外。 “我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现在好不容易怀上第一胎,一定要好好保胎”。于是,她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一心在家休养。为了做好产妇的后勤工作,全家都动员了起来,每天想着法儿给李霞补身子,鸡鸭鱼肉齐上阵,生怕她营养跟不上。结果李霞的体重也直线上升,到怀孕中后期时,体重已经增加了30多斤。经医生检查,不仅胎儿体重过大,李霞也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在分娩之后,李霞的妊娠糖尿病进一步转化成糖尿病,成了终身的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伟指出,有几个危险因素可能造成孕妇在妊娠期间糖耐量异常。首先是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怀孕得妊娠糖尿病的几率相对高一些;其次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容易在怀孕期间患妊娠糖尿病;第三,孕妇在妊娠期间营养摄入过多,造成身体无法耐受。通俗地说,就是孕妇吃的东西没有长在胎儿身上,都长在孕妇自己身上了。过高的体重造成体内的脂肪过度增多,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就容易发生糖耐量异常。正常的妊娠过程中,孕妇怀孕约40周,体重增加的理想范围是10~12公斤。如果超过15公斤,就属于体重增长过多,容易造成预后不良。对于李霞来说,她在怀孕的中后期,体重已经增加了30多斤,远远超过了正常的需求,使得她的胰腺负担过重,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这次患病对她的胰腺功能是一个打击,而产后又没有做到合理的营养调控,使其最终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成为终身疾病,的确是很令人惋惜的。“这就提醒一些白领阶层,随着怀孕的年龄越来越高,要特别注意在妊娠期间的糖尿病防治。因为妊娠糖尿病已经成为怀孕过程中高发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已经接近了正常糖尿病的发生率。这一比例还是非常高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严重威胁妇儿健康

  国外的资料显示,孕妇中患妊娠糖尿病的比例为2%~15%,并且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彦君告诉记者,与其他人种相比,中国的女性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有调查显示,现阶段29岁左右是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年龄。约5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随后的3~5年间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最终将有7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

  现在,很多女性在怀孕后,特别注意对有害物质、病毒、病菌的防护,但恰恰对营养过剩、体重过高带来的健康隐患缺乏认识。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介绍,一些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与孕前和孕早期体重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特别重要的关系。在妊娠过程中,孕妇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肯定是加重的。因为所有的升糖激素此时都是活跃的,目的是要动员足够的能量,供给胎儿。胎儿能够摄取的营养,必须是食物经过母体消化后,储存起来转变成脂肪酸和糖,进入胎盘,供胎儿吸收。过多的脂肪酸必然导致母体的正常胰岛功能受影响。因此,孕妇本来就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必然要加速分泌胰岛素,此时如果再额外增加过多的负荷,就容易导致妊娠糖尿病。出现妊娠糖尿病,往往是因为在怀孕之初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危险因素。当然,在孕期,给孕妇过多能量的负荷,肯定会加快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此,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医学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东也表示赞同:“有些人不仅在怀孕期间过量补充营养,在产后更是大量进补,加上活动量减少,更容易肥胖。如果营养摄入过度,就容易造成代谢的紊乱。孕妇在怀孕期间,各种代谢过程都会比较旺盛,相应地也会增加自身各脏器的负荷。如果不注意预防,就容易造成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将给母体和胎儿带来严重的后果。郭晓蕙教授分析指出,由于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体内血糖过高,对胎儿来讲,由于始终处于营养过盛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肥胖,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高,胎儿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更大。如果本身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胰岛B细胞功能不够强大,胎儿可能很早就会出现糖尿病。对母亲来讲,过重胰岛负荷还可能损伤B细胞的功能。怀孕期间增加的体重,产后很难再降下来,长期过重的负荷,很可能导致永久的糖代谢异常。虽然有些孕妇只是在怀孕期间出现妊娠糖尿病,但实际上,她们中的很多人会为今后患糖尿病埋下病根。 “产后复查也显示,妊娠期具有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产后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仍存在糖代谢异常”。

  另据统计,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胎儿发生先天畸形的风险比一般孕妇高2~3倍。酮症酸中毒、自然流产、早产、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感染等母婴合并症的发生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刻意保胎不可取

  前面两位准妈妈的遭遇,在当今的社会其实并非个案。一些职业女性在得知自己怀孕后,为了保胎不惜辞掉工作,专心在家静养。过度的进补和缺乏锻炼,导致孕妇体重激增,血糖出现异常,并最终发展为妊娠糖尿病。

  李东主任对刻意保胎持反对态度。她特别谈到,目前的家庭里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两家的老人就守着一个宝贝女儿,往往特别关照,一旦怀孕就让孕妇什么都不做,其实这样做对产妇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吃得过多,运动得过少,就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进而导致妊娠糖尿病。据她介绍,女性的一生会经历4个容易发胖的阶段,即婴幼儿期、青春期、围产期、更年期。围产期包括妊娠期和产后1周。除了妊娠期,产妇在产后也容易过度地增重。“中国人讲究‘坐月子’,产妇要一个月都闷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睡,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产妇应该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我们医院很多的医护人员都是女性,过去她们怀孕后,很多人都是一直工作到接近临产才去住院。”

  郭晓蕙教授也认为,预防妊娠糖尿病必然涉及旧观念的改变。郭教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妇女怀孕了,一天要吃十几个鸡蛋。“因为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社会整体的物质供应相对落后,人们的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当时有很多浮肿的病人,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那时候怀孕,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孕妇增加营养。但现在根本不是那样的状况。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明显改善,营养水平也相对较高,不再需要因为怀孕而刻意补充过多的营养,因为现在人体的营养储备已经基本够用了。但很多人的观念中至今仍存在很大的误区。”专家提醒广大孕妇,如果想生一个健康的宝宝,而且自己的后半生也健康平安,那么在怀孕前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让自己太胖。因为孕前的体重与糖尿病的发生的确存在密切的关系。

  围产期健康教育亟待普及

  纠正旧有的错误观念,必须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深入普及围产期健康知识,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正确的防病、治病信息。有必要在正规医院成立专门的妊娠糖尿病教育门诊,为每位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坚持随访,并组织产科医生、营养师、内分泌专科医生,开展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应分别针对妊娠阶段、分娩期与产褥期不同时段,内容可包括血糖监测的方法、饮食调理、运动教育、产后随访与管理、产后6周OGTT、心理治疗等。有研究证明,实施糖尿病系统化教育前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无论血糖控制,还是妊娠结局,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比如,80%~85%的孕妇可通过控制调整饮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有些妊娠糖尿病患者认为孩子出生之后,自己的血糖自然就没事了。而实际上,这段时间对于母亲来说,工作、生活、带小孩的压力都比较大,往往她们就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郭晓蕙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医院专门设立了妊娠糖尿病随访门诊,但医生往往找不到需要复查的病人。“每次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是不断地给病人打电话,苦口婆心地劝她们来。其实每年就做一次检查,但病人都说太忙,没时间来就诊,很多人不愿意被人发现自己长期生病。其实如果在早期采取积极的干预,会提高今后几十年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如果有条件,病人一定要坚持随访。”

  李东主任还强调,要早期采取行动,即早期发现、早期改变生活方式、早期治疗。现在看来,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孕妇一旦发现患了妊娠糖尿病,就应尽早采取胰岛素治疗,很多人是可以逆转的。要及时去复查,及时接受围产期健康教育,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除了对孕妇的健康教育之外,对其家属也应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李东主任同时指出,她在给老年人做的糖尿病健康讲座上经常提到,中国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老人要帮助子女带孩子。但老人带孩子,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终身生活习惯的改变。因此,最初的饮食习惯培养很重要。

  谈到妊娠糖尿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刘彦君主任表示,饮食和运动等生活管理是最主要的措施。80%的患者仅依靠饮食调理、运动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并且出现母婴并发症的几率也有所降低。只有20%的患者,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干预无法将病情控制得很理想,就需要采取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的几个注意事项

  从营养学的角度,孕妇在妊娠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陈伟主任告诉记者,一提到妊娠期,人们往往认为母亲和胎儿都需要补充很多的营养。实际上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只需比非妊娠期每餐增加200千卡的热量,也就是增加1两主食。而很多家庭一提到要为孕妇补充营养,就给孕妇吃多达1倍的食物。过多地摄入脂肪、蛋白质等,会在体内造成脂肪大量堆积。“因此,我们在饮食治疗中,首先是端正态度,就是不需要过度的营养摄入。可以每天有计划地增加一点儿蛋白质的摄入,如增加一两肉、一个鸡蛋,就已经足够,否则容易造成营养超标。”

  生活中,老百姓往往有一些误区,如怀孕期间孕妇要吃一些补脑的食物,如吃大量坚果类的食物。实际上,妊娠过程中的确需要补充一些锌、单不饱和脂肪酸,这对孩子智力的发育会有一些帮助,但补充的量是有限的。举例来说,1天吃1个核桃或6~7粒花生米,就可以达到补益的作用。如果希望补充维生素E,实际在我们平日烹调用的油里,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也能达到要求,而没有必要大量地吃一些含植物油的坚果类。

  同时,要注意零食的摄入。在怀孕的过程中,孕妇的生活节奏一下子放慢下来,这时会有很多时间去吃东西,如油炸食品、果脯等小零食,特别是有些女性,原来就愿意去吃一些零食。这些也是容易造成孕妇能量摄入超标的重要因素。包括一些甜饮料、糕点、巧克力,都应该计算入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中,防止体重超标过多。

  并且,要增加体育活动。很多女性在怀孕之后,很注意保护自己,活动量很少。其实,我们希望这些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增加一些运动量,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建议在每天晚饭后,能适当地活动一下。不用像未怀孕时那样大的运动量,但进行30~40分钟的散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很多孕妇热衷于不吃主食,而是吃很多的水果,她们认为这样吃,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一样的。事实上,单纯吃水果的确不容易发生糖尿病。但是要知道,主食和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不一样的。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多糖,水果中则大部分是单糖和双糖。单糖和双糖的升血糖速度很快,吸收率较高,热量也较高,因此也容易造成肥胖。因此,每天吃1~2个水果,就足以满足孕期对矿物质摄入的需求,不必仅吃水果而忽略主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