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常识 > 1型糖尿病患者家属糖尿病发病的机制和发病模式

1型糖尿病患者家属糖尿病发病的机制和发病模式

作者: 来源:中华康网 时间:2017-01-07 09:52:23

  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患者的亲属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为了解高糖血症的发病模式,探究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与疾病发生发展间的关系,从糖尿病预防临床试验-1研究的观察对象(平均年龄11岁,[四分位间距8岁])中挑选出328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的非糖尿病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起始、每6个月及2.7年后连续的进行OGTT检测(总共进行了2,143人次),最终有115位受试者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常识

  用OGTT葡萄糖/C-肽反应性数学模型观察β细胞的葡萄糖敏感性(胰岛素分泌/血浆葡萄糖剂量反应性功能的斜率)和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结果显示,进展为糖尿病的受试者基础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胰岛素分泌和总的葡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产量与非糖尿病受试者相似,但β细胞的葡萄糖敏感性受损(中位数48pmol/min.m(2)。mmol/l[四分位间距36] VS 87pmol/min. m(2)。mmol/l[67]; P<0.0001),且糖尿病的易感性与性别、年龄、BMI及临床风险没有相关性。

  进展者餐后2h血糖水平改变甚微直至糖尿病确诊前0.78年,此时餐后2h血糖开始迅速上升(大约13mmol/l/年);葡萄糖敏感性的显着性下降(糖尿病确诊前的1.45年),先于血糖的激增(P<0.0001)。在糖尿病确诊前的这一阶段,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基本上较稳定。

  由此得出结论,糖尿病高危亲属的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较强的预测指标。血浆葡萄糖变化的时间轨迹通常是双相性的,缓慢的线性升高之后是快速的激增,且通常发生于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的进一步受损之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