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并发症 > 糖尿病眼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中医治疗

作者: 来源: 瑞京 时间:2018-02-18 18:47:11

  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眼病的临床常见症状,如何治疗是一大难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它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眼病主要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睑裂变窄,眼球运动障碍,眼球位置向外下方斜视、复视,瞳孔放大,对光反应消失等,其病因复杂,据报道与颅底动脉瘤、颅内炎症、糖尿病、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先天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其中前4位较为常见。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90%以上,可以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总体上分为左右对称的多发神经病变和非对称的单神经病变。动眼神经麻痹属于非对称性运动神经病变,目前西医治疗除了手术改善美容效果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运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病案:患者,男,70岁,因右侧眼睑下垂、复视6天入我院,专科查体:右侧眼睑下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眼球上视、下视、内收不到位,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动态血压提示:平均血压155/86mmHg,最高血压178/130mmHg,糖化血红蛋白7.8%,OGTT提示:空腹血糖7.95mmol/L、餐后2h血糖12.71mmol/L,血管彩超提示:左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诊断:1、右侧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3级。给予甲钴胺营养神经,胰激肽原酶改善微循环以及降压、控糖等对症治疗后,血糖血压控制尚可,眼部症状仍无好转,进入康复科继续治疗。给予电针穴位:睛明、印堂、丝竹空、鱼腰、瞳子髎、阳白、承泣、太阳、合谷;灸穴位:印堂、丝足空、太阳、合谷;运动疗法:嘱咐患者闭上眼睛,眼球运动旋转,睁开眼睛后眼球随着手指走向上下左右运动。

  治疗10天后,患者复视偶尔出现,眼睑下垂程度缓解,眼球仍不能活动到位,后给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属肝脾不调,寒热错杂夹瘀型,治当寒热平调,活血化瘀。用半夏泻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0天后患者症状完全改善,眼球活动恢复正常出院。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所致。动眼神经血管的侧枝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容易被累及出现眼肌麻痹的相关表现。此外,还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糖、蛋白质、脂肪及B族维生素代谢异常影响了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代谢有关。临床上报道的病例多无瞳孔受累,但国内外均有散在病例报道有瞳孔散大的表现,故瞳孔是否散打能否成为病因诊断的鉴别要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但不仅限于肝,与五脏六腑均有联系,《灵枢·大惑论》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巢为络,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巢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处于脑,后出于项中,可见眼部之为病,与脏腑、经络、脑等有密切关系。运用针刺疗法可改善整个脑血管的供血供氧能力,并且根据症状在相应穴区给予刺激能够修复、激活和再生受损的、休眠的、衰老的神经细胞,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源性疾病的作用。对于糖尿病老年患者而言,往往合并了高血压、脑梗、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血管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脑部都有缺血灶,脑部微循环缺血缺氧状态,如果出现动眼神经麻痹一定要引起重视,有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致病,而对于这种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行头颅CT、CTA、MRI等检查排除动脉瘤等颅内疾病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上必须首先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再运用中医中药方法,针药结合,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