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并发症 > 降糖商品,你被忽悠了吗?

降糖商品,你被忽悠了吗?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05-12 21:29:58

  市面上打着“降糖”、“保健”、“无糖”名号的商品琳琅满目,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买了名不副实的商品。其实,所谓的“降糖”保健品大多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宣称的治疗作用不仅微乎其微,盲目听信的消费者用了这些商品,还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降糖保健品 血糖不降反升

  “听信小广告忽悠,以为吃了某种保健品就能治好自己的糖尿病,没想到保健品吃了半个月,血糖不降反升,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近年来,不少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新疗法不断问世,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糖尿病目前并无根治办法。乱用保健品轻者可导致病情反复、血糖失控,重者甚至可因停药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丧命,后果非常危险。

  而事实上,保健品是否真如商家宣传所说,每天都需补充呢?

降糖

  美国和英国医学专家近日在学术期刊《内科学纪事》上发表社论表示,多项研究显示,对不缺营养的人来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没有保健效果,长期服用纯属浪费钱财。同期杂志还刊登了三篇关于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效果的论文。在第一项研究中,对超过40万人的调查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能降低死亡率,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第二篇论文表明,在对近6000名老年男性进行12年的调查后,并未发现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能防止老人的认知能力或记忆力衰退;第三项研究则评估了大剂量复合维生素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的作用,结果显示服用维生素和服用安慰剂没有明显区别。

  可见,保健品并非真如商家所言那么必需,普通人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就可以保证每天所需的营养,补充保健品获得的治疗功效更是无法考究,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或使用胰岛素调整血糖。保健食品即使有辅助稳定或降血糖作用,也不具备治疗功效,糖尿病患者不能依赖保健食品来调整血糖。

  “无反式脂肪酸” 血脂照样升高

  糖尿病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有人提出“糖尿病相当于心血管病”的说法。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兼顾好自己的血压血脂。现在很多人去货架上购买甜味零食点心,都会注意看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果是零,就放心地买回家去,以为它会比较健康。其实,即便反式脂肪酸真的是零,那些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零食也是不值得经常吃的,比如派、蛋挞、饼干、曲奇、桃酥、酥皮点心、起酥面包之类。

  虽然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强力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但所有脂肪都有令人长胖的能力,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果多吃同样会升高血脂,增大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目前油脂工业技术完全可以做出来几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物起酥油、蛋糕油、人造奶油之类产品,然而,这些专门用来做点心饼干,产生香酥口感的,都是半固态的油脂,其中的饱和脂肪含量绝不逊色于猪油。

  “无糖食品” 血糖照升不误

  在营养学领域,“无糖”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而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并非完全无糖。

  其实,“无糖”是企业在商业宣传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代表这种食物“不含蔗糖”,而事实上可能含有其他种类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从热量上看,蔗糖和葡萄糖差不多,都是约4卡/克,但它们在体内血糖释放的速度不同,葡萄糖和麦芽糖的释放速度快,按百分制葡萄糖算95 分,蔗糖只有60 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以麦片为例,有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号称“无添加蔗糖”甚至“无糖”的麦片,但大部分时候他们买到的只是“麦芽糖浆”替代蔗糖做成的产品,或者是“糊精+甜味剂”的组合。麦芽糖浆也好,糊精也好,在升高血糖方面比蔗糖只会更猛,而营养素含量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健康优势。

  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被“无糖食品”的宣传语迷惑,尤其是糖尿病人,更应仔细认清食品标签,仔细看配料表,确认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有的食品虽然标注了“无蔗糖”,但其配料表上却标有麦芽糖、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糖友网”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51099090转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