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常识 > 造影检查前二甲双胍停不停、怎么停

造影检查前二甲双胍停不停、怎么停

作者: 来源: 健客网 时间:2017-11-02 12:35:19

  老王小李做冠脉造影:老王做了小李却没做成是为啥?


糖尿病
 

  基本情况是这样的,老王和小李一年前由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做了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植入了支架。当年小李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情恢复后开始坚持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稳定。

  一年后,两人到了复查的时间,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老王入院第二天就进行了该项检查。

  可是小李却被告知需要再等两天才可以进行该项检查。原来因为小李正在服用二甲双胍,医院规定在进行增强CT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或对比剂)前后48小时,需停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和造影剂有啥「仇」?为啥「俩人」就不能相见呢?

  1.造影剂

  先从造影说起。影像学,这个「黑白图画」,在协助疾病的诊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普通平扫(CT)可以说出异常,但说不出有什么异常时,就需要增强CT来进一步明确,这就需要使用造影剂(或对比剂)。造影剂中最常用的就是碘制剂。碘就是整个事件的的导火索,或者可以说,事出就出在这个「碘」上。

  碘,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碘具有灭菌功效,因此医疗工作中常被用来做为消毒剂使用,如采血、输液前、术前皮肤的消毒等。有研究发现碘作用于细胞膜上的氨基酸,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很容易理解,人体使用造影剂后也会发生类似反应,特别是对肾脏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

  此外,造影剂可使血液粘滞度、血流阻力增加,肾髓质血流减少;造影剂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血管紧张素,使肾髓质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髓质血供,导致髓质缺氧;期间涉及扩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的减少,血管因子内皮素、腺苷的增加等。

  上述这些病理生理过程最终会导致肾损伤,又称之为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IN)。对于造影前已存在的肾功能不全、心衰、脱水状态、糖尿病、造影剂用量、肾毒性等相关药物的应用等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有报道糖尿病合并肾病CIN发生率高达50%。

  肾脏功能决定着很多药物的使用,说到这,大家已经看出点眉目了吧?先别着急,造影剂先说到这,我们再说说二甲双胍。

  2.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糖异生,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改善血糖的效应。50年来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证实了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心血管事件的获益等,被多国多个糖尿病治疗相关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口服后,生物利用度50%~60%,其中近40%在小肠上段(十二指肠、近端空肠)吸收入血,近10%在回肠、结肠吸收入血,余下未被吸收的存在与肠腔的药物随粪便排出。

  吸收入血的二甲双胍呈非结合状态,以原型形式从肾脏排出。

  有研究认为二甲双胍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功能,抑制电子传递,使氧化磷酸化受阻,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水平升高,反馈抑制丙酮酸脱氢酶,阻止丙酮酸转化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氧化代谢,丙酮酸转而生成乳酸;同时二甲双胍抑制肝细胞内葡萄糖异生酶,使丙酮酸异生成葡萄糖受阻,这一方面促使丙酮酸向乳酸转化,另一方面抑制乳酸生成丙酮酸而进一步代谢。这里,二甲双胍就和乳酸有了联系。

  乳酸,正常情况下,体内含量较低。在败血症、充血性心衰、缺氧、低灌注、脱水、休克、酗酒等情况下,血乳酸产生会增加。

  当肾功能受损,二甲双胍清除时间延长,导致二甲双胍血药浓度增高(如>5μg/mL;二甲双胍有效或常规治疗浓度<2μg/mL)。

  此时二甲双胍一方面增加乳酸生成,一方面阻止乳酸进一步代谢,导致患者在某些特定病理情况下可引起血乳酸水平的升高,以致发生乳酸酸中毒,即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MALA)。

  MALA的死亡率高达30%~50%。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报道,可以看到乳酸酸中毒的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均存在特殊的病理状态,其中主要为肾功能不全或二甲双胍超剂量服用,而这些高危因素均导致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从而诱发MALA。

  3.搞清造影剂与二甲双胍的关系

  造影剂可能诱发造影剂相关性肾病,影响二甲双胍清除,导致二甲双胍体内蓄积,从而诱发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发生这一连锁反应的前提是患者已存在中重度肾脏损害或/及潜在的严重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做造影检查的机率有多大?

  答:机率挺大的。不过未查到相关的文献报道,从临床诊疗过程观察得出此结论。

  如:糖尿病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可能性较大,如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此外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其他系统疾病,身体某个部位的增强CT都需要造影剂检查。

  目前造影剂主要使用碘帕醇、碘海醇等。这些造影剂大都是经肾脏排泄的,所以对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容易导致造影剂肾病。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不建议患者做造影检查,只能通过普通CT来诊治疾病。

  造影剂的剂量与造影剂肾病发病呈相关性,因此造影剂尽可能小剂量使用,同时造影前后要嘱患者多饮水或者给予静脉输液处理,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指南怎么说?(很重要,指南是我们的行医准则呀)

  1.查证《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指出:在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2.查证《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及全身麻醉术前48小时应当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3.查证加拿大放射协会相关指南:eGFR<60mL/min,在使用造影剂时需停用二甲双胍。

  4.查证欧洲泌尿放射协会共识:eGFR<45mL/min,造影检查前48h停用二甲双胍。

  看来指南没有统一的说法:那么临床现在处置的现状又是如何?

  目前,一些医院是造影检查前后48h停用二甲双胍,如有肾脏病则造影检查前后72h停用;有一些医院又是造影检查前后24h停用二甲双胍。

  也就是说,临床实践中,不同医院的做法也是不一致。

  指南不统一、临床实践也不统一:到底该怎么办?

  1.首先要明确的是二甲双胍不是造影检查的禁忌证,现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不是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在造影检查时应给与特别关注,尤其是老年患者。

  2.对于正常肾功、造影剂使用小于100mL(如脑部增强CT),停用二甲双胍、监测肾功或许不需要,因为此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可能性很低。

  3.对于eGFR<60mL/min,依据共识及指南停用二甲双胍48h再行造影检查,待肾功保持稳定(与造影检查前相比增高小于25%)情况下,至少在造影检查48h以后恢复二甲双胍使用。

  4.对于eGFR>60mL/min,但需要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检查(如腹部、盆腔、动脉等)时,也建议停用二甲双胍,造影检查48h后恢复二甲双胍使用。

  停用二甲双胍后如何管理好血糖?

  停药,就要面临换药,就会面临血糖波动。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要以大局为重,什么是最重要的,就要以什么为主。

  因此对造影检查需要有很好的评估,如确实需要做,那药该停就要停。停了药就会出现血糖波动,为了减少血糖波动带来的影响,我们可能要采取一些临时替代治疗。

  对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患者,此类患者血糖比较容易控制,根据情况,部分患者可以直接停用,部分患者也可将二甲双胍临时更换为阿卡波糖、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对于联合治疗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将二甲双胍换为上述几种药物,余治疗药物暂不做变动,或临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换药期间需要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所引发的相关急性并发症。

  临床细节上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造影检查时是否停用二甲双胍的问题上,主管医生应与影像科医生做好沟通,达成一致,避免一个让停一个不让停的现象发生。

  对于肾功正常、造影剂剂量小的检查患者,可以不停二甲双胍,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很重要。另外可告之患者,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发生在中重度肾功受损和/或具有潜在严重疾病的患者中,且发生几率极低(10/100000),打消患者顾虑。

  如发生MALA,透析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二甲双胍在体内不被代谢,亦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因此血液净化可有效地清除二甲双胍;同时乳酸酸中毒往往导致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是主要的救治措施。采取持续血液净化方式,血浆乳酸水平和二甲双胍浓度数小时后迅速下降。

  最新证据

  双胍家族千好万好,但是还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发生乳酸酸中毒,50年来这个问题束缚了双胍家族的临床应用。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二甲双胍似乎是家族里的另类,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远远低于医生的预期,因此:

  2016年4月FDA批准二甲双胍用于轻中度慢性肾病的糖尿病患者。

  这对二甲双胍安全性再次给与了肯定,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又少了一份约束。由此引申,在二甲双胍遇上造影剂的问题上,随着医学的认识深入,会不会也给二甲双胍松松绑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